图书

51-60

时间:2012-08-07 09:17   来源:

  51

  自由并不是你不知道干什么好了,也不是你干什么都可以不坐牢了;自由是你清楚无疑你要干什么,不装蒜,不矫揉造作,无论什么功利结果,会不会坐牢或者送死,都不在话下了。

  对于惶然不知道干什么的人来说,自由是不存在的;对于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的人,自由是不可及的。

  “从心所欲不逾矩”—— 一点儿勉强也没有,任何外力都是无;而“矩”是什么?就是“灵”的“自为”。你超出这个“自为”,加入了非灵的杂念,就是“逾矩”。所以说“从心所欲”和“不逾矩”又是一个东西,只不过“通俗”起见,从相对方向做了强调。

  52

  当世界上布满了人,结成了社会,我们不得不承认,需要有统一的规则来使这个社会运转、延续。这是人们生存所必须的。

  但这是生存的问题。它不是另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所讲的人的自然属性的问题,不是这个问题。

  自然个体本身是各个不同的,就像庄子说的,有的鸟腿长有的鸟腿短一样,你把长的截短或者把短的接长,这对于它们的自然都是破坏。

  而社会要求的是统一,做的正是这件事;又不得不做,否则它无法存在和延续。所以从人的立场来讲便是有得有失。

  实际上无论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都一直处在这两者之间的矛盾状态中——你要求自由,可能就要同时接受死亡;而你接受生活,又往往必须扭曲本性。

  不过在中国的哲学里,后来有一个非常奇妙的方法,完全调和了这两者的矛盾——

  就是说人大可继续过他的生活,而他的心呢,是自然的;就像云在天上,水在瓶子里一样,彼此一点儿也不矛盾;各在各的领域里,互不相干,安全地并存。

  这呢,也算是我的一个座右铭吧——人可以像蚂蚁一样地生活,但是可以像神一样美丽——生如蚁而美如神。

  53

  照毛泽东的说法,有生之物,出生之时都是真老虎,后来就变成一个纸的老虎了。如果仅从审美角度讲,那无论如何我更喜欢前期的孙悟空。我实在同意弗洛斯特说的那句话,就是革命只该进行一半,就是前半部分是有意思,有活力的;随后功利、政治跟过来,精神的光芒大大减弱,最初的生气就失去了。

  54

  爱或者美,是我在世界上,感觉到的最真实的东西了;虽然我不能保存它,甚至也不能追随它,但是它确实是我感到了的,是我一生中唯一可见的珍珠了。在它到来的时候,可以说一切世间的、非世间的,所有其他的事情就都不存在了。

  55

  自然哲学或自然观,至少有一点我觉得是有助于我们每个人的,就是它使我们可以看见我们本来的样子,而不须用脑子去设想自己。当我们看到自己是什么样儿的时候,并不是说就由此不选择了,接受一切宿命,并不是这样;你知道自己是什么样子之后,你恰恰做事情就知道该怎么做了。你是一只鸟儿,你就可以飞,你是一条鱼,你就可以游;你喜欢数学你就做数学,你喜欢人类学你就做人类学,你反对什么你就反对。就是你不会在繁杂的外在要求中迷失,而故意改变你自己。

  56

  有一个歌叫:我们亚洲,山是最高的,我们永远高昂着头。

  我说是不是你要站山上跟人家比个儿呵?不知道这是在干什么。

  而且自己还不够,还“我们亚洲”,把亚洲都算进去。我不喜欢强的世界。太可笑了。

  就是都是要目的,要结果的,要成功,要更成功;而其实生命唯一的真理就是“春来发几枝”——自然的生长。

  57

  自由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体现自身的戒律。

  58

  才能是天赋的内在的。人的一生或许都在发现自己才能的过程中间。如果你的才能为你带来财富,那这个世界对你大概是不坏的;如果带来的财富还能使你幸福,甚至给你足够的慰藉,那这个世界该说是再适合你不过的了。才能若同财富无关,但是却帮助你的精神升华,使你脱开这个世界,获得内心的另一种宁静,那我想也是很好的,甚至是更好的。

  但是才能到底不是心,而是更属于大脑或者胳膊腿的;心如果痛苦,才能能做多少事,这实在要看心大还是才能大了。才能大于心的人,日子是比较好过的。相反的人就受苦了。

  59

  人痛恨杀戮,却又一直在杀戮,所以人发疯。

  面对这个冲突,就有了智者,有了宗教和哲学,找一个观注点,找一个解释。但是不论人怎么挣扎,还是在自相矛盾中间,他的血液里流淌的是千代留下的基因。

  我喜欢真实,喜欢美丽,喜欢纯洁的生命,喜欢就是喜欢,是至极的,此刻生死置之度外。在喜欢的一刻死,或许是至高的幸福了。但是难有这样的完美,它让你就在半脏不脏中间,不死不活中间,痛苦痛心中间。所以我说我喜欢革命,不喜欢政治,喜欢写诗,不喜欢当诗人。

  60

  你把自己放在万物中去看,便如花开草长。当你排除了妄念之后再看世界,那真是美好得不得了。我那时写“有山有水有河流,好花好月好人间”。到柏林来也是静的。我发现消除别的都容易,消除对自己的期待特别不易。其实是本来无一物。

编辑:刘莹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