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给我来一份宫保鸡丁,一份鱼香肉丝,一份狮子头,一份清炖蟹粉,还有一份麻婆豆腐。”孙明连菜单都没有翻,便一口气点了好几个菜。
来美国之后,每天都是面包汉堡包,让孙明十分想念中国菜。所以,趁着周末,孙明和另一个华裔记者陈凡,一起来到了报社附近的一家中餐馆。
“孙明,你也太夸张了吧。”陈凡开玩笑地说,弄得孙明有点不好意思。
菜还没有上桌,两个人又继续闲聊。
陈凡说:“对了!孙明,你那个关于隐修会神秘盒子的报道,真是太棒了!”
“谢谢你这么说,不过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孙明谦虚地说。
“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旁边座位的一位老人忽然说话了。说完,他快步走到孙明和陈凡的餐桌前,看着孙明问:“那个神秘的盒子的新闻,是你写的?”
那位老人头发和胡子都已经花白,他穿着传统的白色太极服,脚蹬一双黑色的中式布鞋,一副大师的气派。
“是我写的。”孙明回答,他不明白这位陌生的老人为什么忽然跟他们说话。
老人用略带质问的口吻说道:“你是个华裔记者,怎么不多写写我们东方的东西,比如国学,比如禅修?他们西方讲的认识自我之类的,我们东方也有嘛!”
原来是这么回事,孙明总算明白了老人的意思。他连忙招呼侍者加了一个座位,恭敬地对这位华裔老人说:“您说得对!我一定改正!我们东方是怎么讲的,您能详细讲讲吗?”
老人欣然落座:“先说禅修吧。古人的参禅,就很注重‘返闻自性’。自性就是众生的本心,就是认识自己。修行人说,想要返闻自性,就要将向外驰求,跟随外境的心,返转来观照本觉本净的真心。什么意思呢?比如我们观月,是会有阴晴圆缺的。但是阴晴圆缺只是外界光源照在月亮上产生的变化,月亮本身并没有变。我们要看到的真实的自己,应该是不变化的月亮,而不是变化的外界环境。”
“真的很有哲理。”孙明和陈凡一边听,一边仔细地理解和推敲。
老人微笑着继续说:“禅是一种思考,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大智慧。它并不是宗教的一部分,只是一个冥想的方式而已。日常生活,我们总是被纷繁复杂的世间万象所困扰,无法宁静,也无法解脱,陷入社会的洪流和巨大漩涡之中,不能认清自己、活出真实的自己。禅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清自己,又像一盏灯,能指引我们的心路,所以这也是一种东方最好的觉醒方式啊!”
谈话渐入佳境,老人说了个关于禅修的故事。
一个虔诚的妇女,每天都从自己家里带来鲜花到寺院里供奉。有一天她突然问禅师:“为什么我每次来寺院时,心里就像洗涤过的清凉,但一回到家中,心就烦乱了呢?如何在喧嚣的尘世中保持一颗纯洁的心灵呢?”
禅师反问:“你每天来这里献花,你如何保持花的新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