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留学生孙明第一次走进《纽约时报》报社。
两年前,孙明来到美国哈佛大学读新闻。大二的暑假,他又在许多竞争者中胜出,得到了到《纽约时报》实习的机会。
“你就是那个叫Sun的男孩?这名字很好,年轻人,就该像太阳一样活力四射。”《纽约时报》的主编马克亲切地说。
孙明在简历上写的名字是Sun Ming,老外常常会很自然地以为他的名字是第一个词——Sun。
“谢谢您这么说,我会让您看到我的活力的。”孙明笑着回答,并没有纠正这个美丽的误会。
他的心里已经在暗下决心:“马克先生,我可不仅仅是活力四射,我还要成为像太阳一样光芒四射的传媒新星,您等着瞧吧!”
这时候,马克的电话响了。他对孙明说:“那么,孩子,立刻开始工作吧!”
秘书小姐把孙明带到了一台传真机旁,礼貌地告诉他:“你的工作就是接收发到报社的传真,然后把它们分类送到报社的各个部门。明白了吗?”
孙明有些疑惑:“等等,小姐,我想你弄错了。我的工作应该是记者助理。”
“哦,是的,记者助理的工作职责之一就是整理新闻线索,对吗?”秘书小姐露出职业微笑,“这些传真里就有新闻线索,好好整理吧!”
“好吧,我知道了。”孙明有些失望地坐到传真机旁的办公桌前。
接下来的三天,尽管这份工作很枯燥,孙明仍然做得很认真。每次收到传真,他都会将它们整理好,然后按类别贴上标签,送到各个部门。
认真,是华人的美德,也是他们取得成功的优势,孙明很明白这一点。他相信只要自己有耐心,一定会等到一鸣惊人的机会。
机会很快来了。
这天,孙明在整理传真时,发现了一封来自美国国家博物馆的邀请函。邀请函上只写了一句话:“我们邀请您一起见证历史。”
孙明眼前一亮,心里很快有了想法。
他来到负责采访历史考古新闻的记者福德的办公桌前。
“福德先生,这里有两封邀请函,一封来自哈佛大学玛雅历法研究成果发布会,另一封来自国家博物馆的记者会。”孙明说。
福德正忙着,他头也不抬地回答:“好的,帮我放在桌上吧,谢谢。”
孙明并没有立即离开,继续对福德说:“福德先生,这两个记者会的时间似乎有些冲突。哈佛大学的那个发布会,应该是跟2012世界末日有关,这个大新闻您自己去采访。另外那个记者会,您让我去,可以吗?”
福德这才抬起头,匆忙看了一眼两张邀请函的时间,确实是冲突的。于是,他笑着对孙明说:“好吧,孩子,就给你一个机会。”
“太感谢您了!”孙明拿起美国国家博物馆的邀请函,兴奋地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