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刺血疗法

时间:2012-09-27 13:45   来源:中国台湾网

  刺血疗法

  适应证

  耳穴刺血法适应证广,其疗效往往高于毫针。因其兼针刺与泻血术两种作用机理,无绝对禁忌证。耳廓大部分穴区及部位均可用来进行放血治疗,大部分病种适应此法。体穴放血法所治疗的病种,耳穴放血亦大都能治疗。它与其他经络疗法的作用大同小异,其特点是“疏泻”原理。“疏”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达“通则不痛”之效;“泻”,有清热解毒之效。耳穴刺血法可以治疗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科疾病上百种。不仅可以治疗慢性病,也可治疗许多危重病症,对部分疑难杂症,往往有奇特的疗效。耳穴刺血疗法前景广阔,许多治疗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针刺放血法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内经》中就有较多的论述。在当时已有相当大的主治范围。诸如热性病、外科疮疡、跌打损伤、癫狂、肺病、气管炎、腮腺炎等多种疾病及各种痛症,均可用针刺放血法进行治疗。如治疗头痛,《灵枢?厥病》曰:“厥头痛、头痛甚,耳前后脉涌有热泻出其血,后取足少阴。”《素问?血气形志篇》曰:“凡治病必先取其血,乃去其所苦,伺之所欲。然后泻有余,补不足。”据临床验证及有关资料记载,耳穴刺血可治疗下列疾病。

  内科疾病:

  1.急性胃肠炎;2.胆囊炎及胆道感染;3.支气管炎;4.支气管哮喘;5.感冒;6.中暑;7.高热;8.高血压;9.神经衰弱;10.头痛;11.头晕;12.多梦;13.脑震荡后遗症;14.脑血管意外后遗症;15.精神病;16.面神经麻痹;17.面肌痉挛。

  外科疾病:

  1.急性扭挫伤;2.急性乳腺炎;3.急性阑尾炎;4.急性淋巴结炎;5.坐骨神经痛;6.血栓闭塞性脉管炎;7.风湿性关节炎;8.腮腺炎;9.丹毒;10.疮疡疖肿。

  五官科疾病:

  1.内耳眩晕症;2.听力减退、耳鸣;3.扁桃腺炎;4.急性咽喉炎;5.复发性口腔溃疡;6.过敏性鼻炎;7.急性结膜炎;8.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9.麦粒肿;l0.近视眼;11.中耳炎;12.青光眼;13.角膜炎;14.视神经萎缩;15.视神经炎;16.牙周炎;17.早期白内障。

  皮肤科疾病:

  1.皮肤瘙痒症;2.荨麻疹;3.接触性皮炎;4.带状疱疹;5.扁平疣;6.银屑病;7.脂溢性皮炎;8.黄褐斑;9.白癜风;10.酒糟鼻;11.盘状红斑狼疮;12.湿疹;13.脱发;14.口唇、鼻部疱疹;15.脓疱疮。

  儿科疾病:

  1.小儿高热;2.小儿惊风;3.小儿痫症;4.小儿支气管炎;5.小儿过敏性哮喘;6.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

  妇科疾病:

  1.子宫颈炎;2.盆腔炎;3.附件炎;4.外阴瘙痒症;5.其他妇科炎症性疾病。

  禁忌证

  耳穴放血法禁忌证不多,一般将下列几种情况列为禁忌证。

  1.体质虚弱、血压低者慎刺。对饥饿、疲劳、精神紧张者,宜进食、休息、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解除思想顾虑后施治。

  2.孕妇、产妇、习惯性流产者慎刺。月经期最好不要刺。

  3.外伤伴有大出血者禁刺。

  4.耳廓有感染、冻伤、瘢痕者不要直接刺患部,应避开另刺或待愈后再治。

  5.危重烈性传染病和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者禁刺。

  6.血液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凝血机制障碍者,慎刺或禁刺。

编辑:刘莹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