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洞悉他人措辞习惯中的秘密

时间:2012-09-17 08:48   来源:中国台湾网

  措辞习惯也就是口头禅,口头禅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有,大家熟知的中国抗战时期张作霖这一“东北王”的口头禅是:“妈了个巴子的”。历史上有这样一段趣事:某日,张与杨宇霆争论起来,顺口说“妈了个巴子的”。杨站起来问:“你骂谁?”张马上作揖赔罪:“这是咱的口头语,一不小心溜出来了,敢是骂谁!”后来胡适听说后感慨:“这故事很美。”有时候一句口头禅就是一句口头禅,而有时候却不是的。

  从间谍的分析来看,口头禅是一个人为弥补内心缺失部分的外在补充,如果一个人自卑,爱慕虚荣,那么,他会不断地说一些外语来掩饰内心的虚弱,正所谓外强中干。可见习惯性语言带有很深的性格烙印。从这点看这一细微的语言习惯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但现实却往往被大家忽略或者拿来嬉笑。殊不知这里的秘密很深很强大。观察一个人的口头禅,能很容易地揭示他的内心。

  台湾综艺大哥大吴宗宪在舞台上的口头禅是“这个厉害了 ……”我们分析可知,他对于未知之事没有十拿九稳,显然他有危机感。他同时有强烈的表达欲,他需要大家对他“有反应”,害怕寂寞与冷场。

  当然,人在特定的职业或特定场合的条件下,措辞习惯不能作为一般案例来看待。例如警察总会说:站住,别动!医生的口头语:哪里不舒服?这些都是特定的职业所致,跟个人性格关系不大。

  【间谍快速读心法】

  经常使用“说真的,老实说”的人其实并不老实,说此类口头禅表明他怕对方误解了自己,其实如果自己没有别的杂念,是不会这样不安的。和这类人交往要注意其“老实说”的背后有什么不老实的意图。

  经常使用“其实这件事……果然吧……”,这类人表现欲极强,多数为自我中心主义者,很少听取他人的想法和意见,与这类人共事,使人心烦,如果必须共事则适当找到其错误的地方,柔性暗示,他就会对你产生敬畏,避免正面冲突,除非你可以活在别人颐指气使的环境中。

  经常使用“你应该 ……你必须 ……”类似命令口气的人有比较强的领导欲望,个性多为专横骄傲。内心害怕别人不听从他,而表面上刻意强调自身的主导地位。表明没有十足的自信,唯恐不会使人信服。

  经常使用“听说 ……据说 ……”的人企图将话语内容的责任人转移给他人甚至是不认识的人,是不想对自己所说的话承担责任的体现。这种人圆滑世故,虽然见识较广,交际较多,但是决策力不够,不能形成自己的意见,很难成为影响力人物。

  经常使用“我个人认为这件事 ……是不是 ……能不能”的人不直接排斥他人想法,客观冷静,谨慎分析而后提出自己的想法供人参考,而这中间往往能在事态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此类人一般多心态平和,懂得尊重他人,同时也会得到他人相应的尊重和信任。

  经常使用“可能是吧、也许是吧”的人自我保护欲望较强,通常表面上采取肯定对方的态度,心里则有自己的盘算。如果一旦事情明确,则表现出先知般的自信,如果事情不像预期的顺利,那么一句“当时我就有所怀疑”则成了他掩饰自己无主见的一种手段。

  经常使用“可是、不过话说回来”的人比较关注自身的利益,用转折式的语气来展示事情的另一面,从而避开对方与自己的矛盾点来为自己说话,从事公共关系的人多用此种口头语,绕圈子说话,他们最在行。

  经常使用语气助词如“啊、呀、那个、这个、嗯”的人是老好人,不会挑起事端反而会帮助人平息矛盾,做事小心谨慎为人圆通无害人之心。面对此类人可以信任之,托付的事情大可不必担心,因为一旦他没有完成,那么他比你还要着急,会觉得很难为情。

编辑:刘莹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