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克兰群岛的胜利,让整个英国为之沸腾。胜利者的姿态让英国人重新燃起资本主义大国的热情,让人们看到希望的曙光。人们欢欣庆祝的同时,撒切尔夫人也被戴上了一顶维护大不列颠民族尊严的皇冠,她成为民族英雄的象征。对于一个政治家来说,这无疑是一个绝佳的好机会。撒切尔夫人在英国民众中的声望一度高升,她在政坛的活动更加游刃有余了。
这个时期,刚好即将迎来又一次首相大选,这是撒切尔夫人当政后的第一次选举。她雷厉风行的经济改革使国民经济缓慢复苏,成功夺回福克兰群岛让英国的大国形象再一次树立在世界之上。这两大胜利使撒切尔夫人在英国民众心中几乎成了女神的象征,使她的竞选如虎添翼。
撒切尔夫人是一位充满智慧的政治家。作为一个身在权力顶峰的女人,从小怀着政治梦想的政治家,怎么可能放弃这样一个绝佳的竞选机会?但一个聪明的政治家从来不会明目张胆地宣告自己的政治野心,同样,撒切尔夫人也不会,她会用其他方法来为自己的竞选推波助澜。她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也很擅长造势。刚刚通过福克兰群岛战争洗礼的撒切尔夫人,就已经马不停蹄地准备自己的连任计划了。
1943年4月15日,撒切尔夫人发表了一番电视讲话,她说:“我执政时间还短,在我执政未满四年的时候,我是不会考虑再次参加42第一夫人们大选的。”但是,事实上这位“铁娘子”早已执政年满四载。紧接着,她又在电视讲话中历数自己执政以来取得的各项政绩,并且在此之前,撒切尔夫人和丈夫丹尼斯男爵就已风尘仆仆地秘密前往刚刚结束战争的福克兰群岛视察。这座刚刚经过战火洗礼的小岛满目疮痍,当这位优雅、谦和、不惧劳苦的女首相前来视察的时候,当她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地与当地士兵闲话家常的时候,无疑给这里艰苦作战的将士们带来了最崇高的敬意和最亲切的问候。她的出现让整座岛屿顿时沸腾起来。她振臂高呼,一呼百应。她的行为,她的语言,时时刻刻都表现出对将士与百姓们的关心和爱护。她说:“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历史是发生在别人身上,但是回头一看,却发现这座岛屿的历史正在由我们创造!”毋庸置疑的,这段话就是在向英国人民展示,她有着政治上的高瞻远瞩,以及对国家的拳拳热忱,这一切,都在福克兰群岛上得到了最耀眼的证明。
不得不承认,撒切尔夫人是一名优秀的政治家。虽然她上台初期,为扭转经济形势作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但由于经济复苏缓慢,人们对她的支持有些波动,改革始终会伤害到一部分人的利益,这也使得保守党政府的信誉和威信岌岌可危。在这样的条件下,撒切尔夫人意识到,光是复苏经济并不是一个好的决策,她还需要一个连任的理由,一个让英国人信任她、支持她的理由。所以从这个层面上看,福克兰群岛战争的发生并不仅仅是因为偶然的因素,同时也是撒切尔夫人赢得政治胜利的一个筹码。
当撒切尔夫人为自己的竞选大肆造势的时候,工党的领袖们也开始慢慢活跃起来。1979年的失败让这个老牌政党大受打击,失败后不久,党内就出现分裂的形势。撒切尔夫人执政后,通过各项政策和法律对这个强劲的政敌进行各方面的打压,极大程度上使工党的政治力量薄弱了许多,但是,这种种对策并不能完全使工党在英国政坛消失。当撒切尔夫人在电视节目中宣扬自己的十大政绩,为自己的竞选推波助澜的时候,工党领袖迈克尔·富特已经是恨得咬牙切齿了。4月15日,这位愤怒的政治家在工党的埃布维尔会议上毫不留情地痛诉撒切尔夫人执政以来的七大错误,他用这样的方式来抗击着撒切尔夫人的竞选言论。
但是,即使迈克尔说得如何罪恶滔天,撒切尔夫人的政绩是所有英国人有目共睹的。她推行的“撒切尔革命”不仅带来了经济复苏的曙光,也让英国重新在世界上显示了老牌资本主义强国的风范。事物都有两面性,迈克尔也并不是盲目地指责撒切尔夫人的政策方案,虽然免不了会有一些鸡蛋里挑骨头的意思,但“撒切尔革命”确实也在取得经济复苏的胜利下,存在着高失业率的弊病。并且更可怕的是,撒切尔夫人一直推行的货币政策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撒切尔政府不仅在经济、军事、外交上依旧我行我素,推行“强权政策”,而且在整个英国渴望恢复往日的帝国威严时,撒切尔政府提出“英国应该有独立自主的核威慑力量”,明显比左翼政党主张的“单方面核裁军”要显得有力量得多,能够得到更多军队的拥护。在外交上,撒切尔夫人作出承诺:英国将保证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上强而有力的承诺。
种种因素表明,撒切尔夫人的首相连任已经毫无悬念。工党的垂死挣扎不过是跳梁小丑的表演罢了。1983年6月,伊丽莎白女王正式宣布英国首相仍由撒切尔夫人担任。
丹尼斯·玛格丽特·撒切尔,是英国自丘吉尔之后最强势的首相。她的强权政治不仅为她带来辉煌的政绩,也使得她备受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