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8. 撒切尔夫人的外交政策

时间:2013-04-12 10:41   来源:中国台湾网

  1980年当选美国总统的罗纳德·里根是撒切尔夫人哲学上和政治上的亲密盟友。因为有着共同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他们成为了十分亲密的朋友,作为里根总统的合作伙伴,撒切尔夫人的外交政策更加深层次地使“英美特殊关系”不断深化。同时,在这样的盟友关系下,撒切尔夫人也被称作是领导西方世界战胜苏联,赢得冷战胜利的伟大领袖。

  撒切尔夫人在处理外交政策上从不拖泥带水。她思维清晰,目的明确,就像福克兰群岛战争一样,她不仅实现了自己的军事野心,也符合了里根政府的南美战略目标。她如此有恃无恐地发动海上战争,也再一次表明,撒切尔夫人与里根总统的政治步伐,从来都是步调一致的。即使面对的是联合国的强大压力,撒切尔夫人也没有丝毫退缩,依旧斩钉截铁地重伤了黑格调停。所以我们几乎可以这样认为,福克兰群岛的胜利其实质就是“大西洋外交主义”的胜利。

  另外,面对另一个超级大国——苏联,撒切尔夫人同样也不留任何情面。出于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的本质区别,撒切尔夫人曾经这样说:“苏联人的野心众所周知,他们妄图统治整个世界。他们现在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使苏联成为世界上的第一大超级帝国。”因为她过于强势的外交政策,苏联的官方媒体将撒切尔夫人讽刺为“铁娘子”,认为她毫无一个女人的优雅与端庄。这个称呼不久就被塔斯社传到了世界各地。但对于撒切尔夫人来说,她自己  颇喜欢这个称号,并且在整个欧洲世界里,他们都认为这是一项至高无上的荣耀。

  除了苏联,同样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也与这位“铁娘子”酣畅淋漓地交过几次手。尤其是在英国占领的中国香港的问题上。

  1982年9月23日,英国刚刚取得福克兰群岛的全面胜利,撒切尔夫人满面春风,得意扬扬地出访了中国。她的意图很明显,福克兰岛的胜利使英国重新树立了帝国主义强国的威望,即使国内经济混乱,罢工不断,即使它仍然摆脱不了守旧的观念,但它依然是日不落帝国,是拥有强大力量的资本主义强国。她来到这个刚刚改革起步的社会主义国家,重新强调英国关于香港问题的看法。

  这个时候的撒切尔夫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的威望,都显得气势如虹。她威风凛凛,又信心满满地强调“有关香港的三个条约依旧在国际法上有效”,对于有关香港的任何问题,都只能是英中两国协商解决,而不能由中国单方面废除。

  很显然,对于任何一个主权国家来说,这样丧权辱国的条约是根本不可能被接受的,即便撒切尔夫人的态度十分强硬。这时候的中国已经不再是腐败的清王朝了,就算英国依旧是那个强大的日不落帝国,中国政府也不会卑躬屈膝的,势必要收回整个香港地区的主权。

  当“铁娘子”带着自己的强权政策来到中国,却遇见了邓小平这位吃了秤砣铁了心的“小个子”领袖,她当初宣扬的国际论和有效论都统统无效了。不管她是真心在乎民众的生活,还是假意关心地区的繁荣,都被邓小平一一驳回,即使她大肆渲染骚乱、混乱和恐慌,都对邓小平没有产生任何影响。邓小平说:“撒切尔夫人的确是个十分聪明的女人,但是作为中国的领导人,我也有自己的三个回答。第一,主权问题。这个是毋庸置疑的,中国不会作出任何让步。第二,香港回归后的管理问题。1997年,中国恢复香港地区的行使主权,将会如何管理香港,在香港采取何种政治经济制度。

  第三,十五年过渡期的安排问题。也就是说我们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为香港回归创造最有利的条件。即使解决问题的方法已经罗列得十分清楚,但世事无常,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意外情况。例如,中英双方根本无法达成一致,香港地区发生大大小小的混乱和暴动,等等,那么中国就会重新考虑收复香港地区的时间和方法。

  但这并不代表中国将会作出让步,放弃主权完整的权力。”邓小平的话掷地有声,即使以口才和演讲才能横扫英国政坛的撒切尔夫人也哑口无言,毫无反击的能力。硬碰硬,总有一方认输,这一次,撒切尔夫人的强势政策在中国大败而归。虽然香港地区的回归让撒切尔夫人尝到了海外失败的苦头,让她一贯雷厉风行的“铁娘子”形象有所折扣,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她在英国政坛的执政地位。

  但在1990年,欧洲共同体特别首脑会议上,在货币联盟的商讨中,撒切尔夫人投出了唯一的一张反对票。她有着如此强烈的反应,正是她一贯以来强权政治的反应。她不甘心做西方世界各国的合作伙伴,她根深蒂固的政治理念使她仍然紧握霸主的思想,她想做日不落帝国的霸主,更想做欧洲的霸主。然而这一次她的强势政策在这里行不通,而是给自己的政治生涯致命一击,致使她不得不离开唐宁街10号,背负着“铁娘子”的称号,为着自己的政治信念,结束了首相的生活。

编辑:杨旋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