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初进华尔街时,最常听到两个词儿,一个是“Investment”,另一个是“Speculation”。从字面上来看,前者是“投资”,后者是“投机”,意思当然是截然不同的。可有时在买卖同一种金融产品时,这两个词儿会在同事的口中交替使用,令我感到困惑并好奇。于是我询问了一些同事,想探寻个中区别。他们的回答含含糊糊不能令我满意,查阅了好些财经书籍,其解也不得要领。
十几年过去了,经过长期的思考再加上在华尔街丛林绕了一圈后,现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投资的收益,是来自于投资物所产生的财富;而投机的收益,是来自于另一个投机者的亏损。换句话说,投机是参与一种“零和游戏”,不计算交易成本和税收,亏损的钱和赚取的钱之和为零。比如股票的利息分红(欧美股市中绝大多数股票都有分红)、债券的定期Coupon (票息)或房租收入等,这些投资不属于“零和游戏”的范畴。但假如买入了一种商品,指望能以更高的价格卖出的话,不管是什么样的商品,都属于投机。
比如前两年普洱茶收藏非常火热,仅珠三角就有近二十万收藏者,各款不同的普洱茶“珍藏版”层出不穷,据说老茶饼动辄拍出数万元乃至数十万元人民币。由此又联想到东南亚富人爱收藏的法国红酒—拉菲?罗斯柴尔德(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有人说拉菲红酒既能当极品来品尝,又可以当做最安全和利润最高的投资产品。真的如此吗?那么,不妨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拉菲”这一高级红酒。
拉菲(Lafite)的名字来自于加斯科术语,含有“小山丘”(La Hit)的意思。拉菲红酒产自法国梅多克(Medoc)最大的葡萄园,种植面积超过100公顷,每年约产3.5万箱红酒,其中1.5万至2.5万箱为一级葡萄酒(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是由30年到80年的葡萄藤所结的葡萄酿造,其余为二级葡萄酒—佳德士?拉菲(Carruades de Lafite)。
拉菲红酒历史悠久,最初由塞古尔(Jacques de Segur)家族种植于1680年,发展到18世纪初获得了“国王之葡萄酒”的美誉。在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的档案里,披露了杰斐逊经常为乔治?华盛顿购买拉菲酒,而且历来价格不菲。当年杰斐逊拥有的产于1787年份的拉菲酒,被创纪录拍卖到一瓶15.6万美元的高价。
随着法国大革命的到来,塞古尔家族的财产在1794年7月被充公,从而结束了拉菲酒庄的拥有权。然而三年后,拉菲酒庄却被荷兰财团买走了。之后几经易手,到了1868年,酒庄被詹姆斯?罗斯柴尔德男爵以440万法郎购得,男爵便在拉菲后面冠以了家族之姓—罗斯柴尔德,至今已有142年。
跨越了悠悠岁月,上世纪顶级的拉菲酒的年份是1945、1959、1961、1982、1985、1990、1995、1996、1998、2000、2003和2005年。如果现在想买一瓶1945年份的拉菲酒,需花费约4600美元,1982年份的需花费5000美元,1990年份就只需941美元。
随着中国富人日益增多,拉菲红酒自2008年投放市场的六个月里,酒价在全球被推高了125%。不过,中国富人购买拉菲酒大多不作收藏,因为收藏一级红酒的过程相当复杂,牵涉不同的季节、温度、湿度和放酒的角度等,需要专业人士来管理。中国富人喜爱高级红酒,主要是出于商业运作的需要,商业伙伴间一杯昂贵的好酒下肚,也就什么都好说了。
然而,假如极品红酒的收藏工艺不那么复杂,购买红酒作为投资的中国人一定大有人在。想想看,一瓶1787年份的拉菲酒,能被拍到15.6万美元的高价,谁能大胆地说它不是增值的投资品?但是别忘了,拉菲酒本身非但不会带来固定收益,就像买入黄金那样,其收藏的过程必须支付高昂的保管费,要想获取收益就只能期望以更高的价格卖出。也就是说,必须等待下一个肯接手的买家,就好似我们小时候所玩的击鼓传花游戏,万一最后砸在你手上,那么前面那些人的收益,其实也就是你的付出。
现在投资和投机的区别应该一目了然了。那位拍走杰斐逊收藏的拉菲酒的有钱人,只有在不想收藏再次拍卖时,有人肯出超过他支付的价钱,才算给他带来了收益,这样的交易属于低买高卖的投机行为。而罗斯柴尔德家族花费440万法郎购得的拉菲酒庄,每年产出3.5万箱一级红酒,以高额的价格向全球出售,其收益是投资产生的财富,毫无疑问,当属于最有眼光的投资了。
然而,即便一种商品能源源不断产生财富,一旦这种商品超越了合理价位,也同样是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