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股市、房市以及金市等大宗商品的未来走向,我一般都不作预测。因为经济领域涉及太多的变量,又由于金钱财富最易使人沉醉痴迷,再好的经济金融模式,再快的计算机模拟模型,也无法把人们渴望发财的欲望计算到位。因此,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每个人都可能随时随地作出不合理性和无法预见的举动。所有这些复杂因素再加上人性之疯狂,使得市场根本无法准确预测。
也正因为如此,当有些财经记者和网友问及是否能预测一下中国股市和房市的走势时,我几乎每次都回答说:“对不起,我不是算命先生。我只能点明出现的经济问题,提醒百姓趋利避害,同时提出有效的建议,以至解决方案,而不是去预测市场走向。”如果有谁真能一直准确地预测市场走向,那就只有两种可能,要么他是神,要么他是内线,而内线透露信息是非法的!除此之外,再要是有人告诉你他能准确预测,那他不是忽悠你,就是别有用心。
难怪有人指责经济学家为什么不能在危机爆发前预见,或及时提出解决之道,特别是近二三十年间,大大小小的金融危机一个接一个,与此同时,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少说也有几十位。这些人都是经济领域最聪明的,为什么没人能准确预料经济危机的发生?更重要的是,为什么这些最聪明的人没能预防和阻止危机的发生?
关于这样的疑问,调侃西方经济学家的玩笑就特别多,例如:在南加州大学的教育学系,有个教授名叫劳伦斯?彼得(Laurence J.Peter),他在20世纪60年代非常有名,著有《彼得原理》(The Peter Principle)一书,书中最著名的段子描写道:“人们在金字塔形的结构中向上爬的时候,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部门,最终一定会爬上一个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因为开始时,人们都是从能胜任的低级职位做起,然后一步一步往上爬,渐渐会爬到自己能胜任的最高位置。再往上爬时,就是他所不能胜任的了。经过一定的时间,金字塔中所有的位置,便被不能胜任该职位的人员所占据;而真正做事的人,是那些还未爬到他们不能胜任的角色的人,结果自然可想而知了。”
而劳伦斯?彼得又是如何评价经济学家的呢?他说:“经济学家是专家,到了明天他们一定会知道为什么昨天预言的事情,今天还没有发生的原因。”
还有一个玩笑则说,经济学家是那些自说自话的人,他会让你觉得听不懂是你自己的问题,“我是预测过了,至于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相信自己的预测的。”
所以,当经济学家对危机的解释和预言受到非难,人们多少是有些幸灾乐祸的。这里套用一句华尔街的名言:市场无法预测,所指的就是“预测”时机(timing,指一个时间点),而不是长期趋势(time)。就像凯恩斯最著名的名言:“从长期来看人总是要死的,但没人知道何时会死!”
然而话又说回来了,有些财经专家倒是挺喜欢预测的,而且特别爱预警,常常会被人们嘲讽为“乌鸦嘴”。因为在判断和分析事物时,特别是经济形势的宏观走向,经济学家面对各种经济数据,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结论。乐观的经济学家常被冠以“吹鼓手”,而悲观的经济学家则被冠以“乌鸦嘴”。
且不论“吹鼓手”和“乌鸦嘴”之争孰是孰非,一般来说,没有“乌鸦嘴”是非常可怕的。比如20年前的日本,因放松信贷形成房地产泡沫,最终导致经济崩溃,使日本经济失去了20年,至今都没有缓过劲来。日本学者事后调查表明,当初房产泡沫越吹越大的时候,日本央行的官员和主流媒体,没有人公开对泡沫崩溃表示过担忧。也就是说,当年日本没有一个“乌鸦嘴”的经济学家。
话虽如此,不过乌鸦嘴就是“讨人嫌”。当今市场早已被人为地过度干预了,极度扭曲,“那只看不见的手”几乎失去了应有的功效,那种企图靠金融市场来理财,只是个切蛋糕的过程,金钱多半从普通人的口袋里,转入庄家或大鳄们的腰包。因此发财没有模式,任何人的发财模式都无法复制,更不可能普及。理财本身并未创造财富,普通百姓理财能够达到保值的目的就不错了。所有“发财秘诀”的书,即使写得再好看,也都是不靠谱的。这些发自“乌鸦嘴”的话,又有几人愿意听呢?
所以关注财经新闻,千万别轻信有关市场预测的报道,比如房价几个月后将大跌了,黄金几个月之后会涨到哪一个点了,股市将有一波牛市行情了,甚至具体到哪个股票明天会涨还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