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6

时间:2013-02-01 09:05   来源:中国台湾网

  破除股市偏见 

  【导读】面对股市下跌,有人总拿宏观经济增速下滑当借口,可是宏观经济增速上升的时候中国股市不是也在下跌吗?还有人总拿欧债危机的影响当借口,可是欧债危机没有恶化的时候中国股市不是也在下跌吗?中国股市总是在下跌的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原因在于管理者和有关部门的偏见。解决中国股市的问题,首先必须破除偏见。只有从根本上破除对股市的偏见,中国资本市场才能长期健康发展。

  大家好!我的演讲主题是《破除股市偏见》。为什么这么说呢?无论是刚才刘纪鹏教授讲的新政也好,还是很多人为政府出的主意也好,都必须从认识上、观念上引起当局的重视,才会有可能产生这些新政或者说是类似的一些东西。

  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诞生在一个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时代,因此我们很难摆脱小学、中学、大学所学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所灌输给我们的一些概念。

  第一个这样的概念就是所谓的“虚拟经济”。什么叫“虚拟经济”呢?我问了很多在华尔街工作了快一辈子的人,他们一生都在做金融的事情,但是他们从来没有用过“虚拟经济”的词儿,有的人工作了好多年,也是毕业于沃顿、哈佛这样的商学院,他也不知道什么是“虚拟经济”,“虚拟经济”是干什么的呢?是咱们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用来批判资本主义,希望腐朽的资本主义尽快烂掉所发明的词。企业是实体经济,一方面企业在运行,同时还有一个影子一样的东西在那儿交易,说这东西叫“虚拟经济”,说它是假的,论证的结果就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市场经济都不存在,那何况股市,何况所谓的“虚拟经济”?

  如今我们已经摆脱了这些传统政治经济学的束缚搞了市场经济,搞了股市,但是我们谈股市的时候,用的还是“虚拟经济”这样的概念。因此每一次我们谈到“虚拟经济”的时候,在不知不觉当中,我们就带上了偏见或者说歧视。比如说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或者说总理政府工作报告里面就有一句话,说要“满足实体经济所必要的货币需求”。这句话我读着就很刺耳,什么叫满足实体经济的货币需求,言外之意股市的资金需求就可以不满足了吗?所以有了这样一种根深蒂固的,自己根本没有意识到的偏见和歧视,资本市场怎么可能搞好?怎么可能有所谓的“新政”?

  第二个我们没有意识到,觉得非常正确的表述叫做“鼓励投资、抑制投机”,当我们这样说的时候,就好比三四十年前说要打击“投机倒把”一样,那个时候政府说打击“投机倒把”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这个是非常正确的,三四十年过去了没有人再提这个词儿。现在我们的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我们的证监会一些文件里面,政府说抑制投机的时候,大家觉得很好,要抑制投机!三十年以后我们还会不会这样认为,投机有什么错?全世界的股市、全世界的资本市场都是在投机当中诞生的,并不是那些一开始就有什么长期价值投资理念的人催生了这个资本市场。

  我们看到很多美国的大的投行,他们的很大的一部分盈利来自于所谓“高频交易”,如果按照我们当前监管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些理念,这些高频交易者,是不是投机者?在西方的资本市场,还有很多做量化的,做宏观策略对冲的等等,是不是都要被“抑制”掉。我觉得无论是投机还是投资,至少在法律上他们是平等的,监管者的义务只有监管合法或者不合法,至于投资者买了什么股票,今天买了明天卖了,那是他的权利。假定一个退休的职工,拿5万元炒股当打麻将玩儿,每天买来卖去觉得很快乐,一定让他买入并持有一年,像巴非特一样,他的生命都没有意义!如果从6000点持有到2000点,他赔了,他还认为价值投资、长期投资是正确的吗?假设给他500万元,他也会像我们的基金公司一样,选择几个好的股票价值投资买入并持有;假设给他5亿,他选股票都选不出来了,他也会雇佣一个华尔街的博士,去做一个量化的模型;再假设给他5000亿,让他投机他也不投,他只能买指数。当然这个资金量只是决定投资理念的一个纬度,还有其他的,比如说价值观、方法,每个人擅长不同的方法,有人就擅长技术分析,技术分析也并不低俗,技术分析的鼻祖是凯恩斯,他认为股市就是一个空中楼阁,空中楼阁理论支撑着整个的技术分析派。

  除了这个所谓的投资还有套利量化等等各种各样的投资理念,所以现在我们证监会有关领导提倡的价值投资是片面的也是不正确的。中国的资本市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还是一个暴涨暴跌的市场。在一个暴涨暴跌的市场里面,你学习美国的理念,像巴非特一样“买入并持有”,那就让投资者难免受到伤害。而宏观策略投资,有买入、有卖空,根据股票,债券、货币市场,甚至于黄金、农产品、大宗商品等等不同的机会,周期性地进行资产配置,才能够切实地为投资者挣钱。

  为什么一定要提倡某一类价值投资理念呢?当我们谈投资理念时,首先要对资本市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当我们谈虚拟经济的时候,我们带了多少偏见?当我们谈抑制投机的时候,我们到底懂不懂这个市场,当我们谈鼓励价值投资的时候,你到底是了解不了解西方成熟资本市场上,还有多样化的投资理念,而价值投资只不过是其中叫做基本面分析派的一个流派,基本面分析派还包括价值投资和成长性投资。

  第三个值得讨论一下的偏见就是所谓的“市场化”和“行政化”,到底在中国当前的这个经济形势和政治形势下,有没有真正的市场化,完全的市场化行不行?比如说股市,现在首先一个造成股市下跌的原因多种多样,一个非常简单直观的原因就是供求失衡,持续的大股票、小股票,创业板的发行,持续的资金流失,持续的大小非的套现,造成严重的供求失衡没有信心;而没有信心又加剧了供求失衡。你不改变这个供求失衡的局面,怎么样振兴股市呢?但是一谈到供求失衡,控制一下新股发行,有些人就说是不是违背了市场化的理念。

  经济是市场化的,我们现在的经济也要讲宏观调控,有时候过热了需要紧缩一下,有时候太低迷了也需要支持一下,整个宏观经济的话,中央政府有一只闲不住的手一直在调控供给和需求,那么在股市里面为什么不能调控一下呢?真正的市场化到底存在还是不存在?到底是市场化的教条重要还是投资者的利益重要?

  所以说,有的人被“虚拟经济”、“抑制投机”这样的政治经济学概念“洗脑”,也有的人是被全盘西化的西方经济学“洗脑”,崇尚所谓的什么市场化的理念,所有这些东西都是抑制中国股市、造成持续下跌短期不能改变的原因。

  在我看来,股市不是什么虚拟经济,股市就是股市,金融就是金融,投机也没什么不好,投机和投资一样,只要是合法的都应该得到鼓励。纯粹的市场化是不存在的,必要的供需平衡是需要维持的。股市的上涨对经济到底有没有作用呢?我个人认为是有作用的。

  股市上涨首先能够刺激消费,股市下跌又抑制消费,这个都知道。其实股市上涨的话还能够刺激投资,股市下跌也能够抑制投资。在一个估值很高的股市上涨的市场里面,那些想做实业投资的人,他没有办法通过资本市场购买来实现他的投资,只能去新建厂房,因此股市估值越高,民间投资就越旺盛;一旦股市低迷了以后,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大家去收购一个企业的股权就可以了,所以民间投资必然低迷,新建投资就必然低迷。因此股市的上涨一定意味着消费的上涨和投资的上涨,而股市这么长期的下跌,可能就是造成我们中国目前经济增速从2010年1季度的11.9%,连续9个季度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

  格林斯潘在2009年把美国经济意外见底归结为股市的上涨,而我们中国的管理层动辄就是确保实体经济的需求,虚拟经济不重要,甚至是有负面作用的,不怕股市跌,而怕股市涨,对股市下跌对经济的负面作用完全意识不到,动辄就抑制投机,甚至想把某些人劝离股市。在他们想象中中国股市里面充满了投机者,那些亏损的人都是富人!实际上恰好相反,他们每次讲的投机者就是我们普通的老百姓,这一轮下跌亏损最多的也是普通的老百姓!

  所以真正的理论和观念上的东西,是股市新政出台的前提,不破除中国股市的偏见,哪怕是出台什么新政,也是为了短期维稳的需求,市场难以长期健康发展。

编辑:刘莹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