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大工业之痛——后发国家的道路
第一节大国战略的首位——重工业体系
重工业体系建立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爆发的工业革命,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煤铁复合体的出现。蒸汽机和机床加工的工具可以显著提高矿井的效率(煤、铁的采掘),廉价的煤炭和钢铁通过冶炼工序,又可以反过来提高蒸汽机与机床的产量。另外,机床可以用来制造更多的机床和精密的蒸汽机,蒸汽机也可以提高机床进行金属加工的加工能力。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一系列的相关技术通过如此之多的相关工序互相促进,最终形成了一个加工能力和能源采集的正反馈系统。
煤铁复合体可以不依赖于其他行业自行发展,持续的投资可以使这个复合体的规模和精密程度指数化扩大,直到自然发展的界限,类似于生物一般的繁殖能力和进化能力,并能够为第一产业、轻工业和第三产业体系提供更多而且也更先进的机器设备来使得这些产业的进化成为可能。
现代工业不仅规模可以指数化扩大,更重要的是加工精度和技术可以在一代代机器中积累,各种技术之间可以相互支援、提高;手工工具可以用来生产最初的机床;而机床本身又可以生产更精密的尺子、更精密的机床,为自身生产动力机械,同时通过提供标准化的实验器材促进整个科学的进步,再从科学的进步中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最终,我们可以得到整个现代工业体系。在差不多两个世纪的时间里,简陋的机床和蒸汽机进化成了今天的太阳能电厂、数控机床、气象卫星,而且能源——资源的采集和加工能力的提高还没有触顶的迹象,这种进步是手工业——农业社会根本无法想象的。
重工业体系的生产能力指数化扩张提供了人类社会各个传统经济部门普遍需要的东西。所以,现代重工业体系在扩张自身的同时可以为人类提供各种工业物资,比如给农业提供了优良种子、农药、化肥、机械,给建筑业提供了吊车、水泥、钢筋,给医学提供了医疗器械、药剂、无菌手术室,运输业则得到了飞机、轮船、卡车,军队得到了坦克、轰炸机、导弹……各行各业都因为工业产品的注入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就连在传统社会中一贯与经济发展不太相关的军事力量也在工业时代得到了巨大的飞跃,富饶的国家被贫穷的野蛮人征服的往事,在工业时代再也不会发生了。急剧扩大的物质生产能力、军事能力和伴随而来的文化发展、政治变革最终导致了现代社会的出现。
在现在的经济学看来,由蒸汽机和机床所代表的工业革命固然重要,但也不过是在合适的制度下必然发生的技术进步,虽然步子相对大一些,但和其他技术进步(比如发明了更省力的拔羊毛工具)相比,并没有本质区别,至于后面的一系列技术进步,也被现代经济学解释为制度的结果。制度能创造一切奇迹吗?
可以假设,假如地球上从来不曾存在煤炭、石油等矿石资源,或金属的特性与现在略微不同,无法被精密加工到毫米级别。在这样的世界上,工业革命以前的历史不会受到任何实质影响,但无论制度或社会条件多么优秀,这样的世界上也不会爆发工业革命。不可否认,人类有一天会发展出依赖于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电厂、核聚变)和可再生资源(资源回收、生物工程)的工业体系,但这种工业体系绝对不是手工加工和肌肉力量可以构筑的。
工业革命带来的持续增长是超出任何投资者理性预期的,通常经济制度本身只能刺激一般劳动的效率,进行可预期的优化,存在上限,而不断推进的工业革命可以在大部分劳动力积极性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整个社会的物质生产能力。所以,只有不断推动工业发展,将工业基础所必需的技术研发和教育放在首位,适度调整其他物质的消耗,才能使国家取得长期发展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