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第十二节

时间:2012-07-30 09:33   来源:中国台湾网

  1838年6月5日,巴麦尊给义律的信里写道:“我必须说,女王陛下政府不能因为英国臣民能够破坏他们前去贸易的那个国家的法律的目的而进行干预。因此,这些人由于更有效地执行中国关于此问题的法律而可能遭受损失,必须由那些因他们自己的行动造成该损失的人士承担。”即便后来英国政府决定派遣武装部队前来中国,巴麦尊仍然强调:“女王陛下政府绝不怀疑中国政府有权禁止将鸦片输入中国,并且有权查获和没收那些外国人或中国臣民不顾适当制订的禁令而输入中国领土内的任何鸦片。”胡滨.英国档案有关鸦片战争史料选译(上)[M].北京:中华书局,1993:258,523.义律也反对鸦片走私,在他写给外交部的信件中,充满了对鸦片贸易的强烈谴责。英国政府认为,中国能解决鸦片走私的问题。义律在写给英国走私商的文件中,也提到了这点。

  与广东政界一致的赞同声不同,中央朝廷与其他地方政界一边倒地反对。内阁学士、礼部侍郎朱樽在《申严例禁以彰国法而除民害折》中认为,允许鸦片贸易合法并不能解决白银流出的弊端。在对外贸易中,中方的主要货物是茶叶、生丝等,但如果这些货物不能冲抵鸦片,势必又要用银子来购买。鸦片只禁官方,不禁民间,无疑是掩耳盗铃的做法,这样会让原本不吸鸦片的百姓渐渐染上吸食鸦片的毛病。既然许乃济主张禁止白银出口,那么为什么不反过来禁止鸦片入境,这样不是就能阻止白银外流了吗?所以,彻底解决的方法就是加重刑罚,严防从各省海关流入鸦片。

  朱樽认为,白银问题还不是根本,最为重要的是鸦片伤生伐性,损害了百姓的健康。民为邦本,民众染上了鸦片瘾,为害较白银外流严重得多。朱樽站在民生的层面上看问题,“民贫尚可变,民弱不可救药”。

  许球的《请禁鸦片疏》中国史学会.鸦片战争[M].上海:神州国光,1954:475.几乎都是反驳许乃济的观点,但他与朱樽一样,没有提出具体的措施来解决道光帝最关心的白银流失问题,但其所倡导的禁烟主张仍可一看。他认为禁官不禁民是错误的,因为官来自民,又认为要严办从事鸦片贸易者。臣愚以为与其纷更法制,尽撤藩篱,曷若谨守旧章,严行整顿?自古制夷之法,详内而略外,先治己而后治人,必先严治罪条例,将贩卖之奸民,说和之行商,包买之窑口,护送之蟹艇,贿纵之兵役,严密查拿,尽法惩治,而后内地庶可肃清。

  若其坐地夷人,先择其分住各洋行,著名奸猾者,查拿拘守,告以定例,勒令具限,使寄泊零丁洋、金星门之趸船,尽行回国,并令寄信该国王,鸦片流毒内地,戕害民生,天朝已将内地贩卖奸民,从重究治,所有坐地各夷人,念系外洋,不忍加诛,如鸦片趸船不致再入中国,即行宽释,仍准照常互市,倘如前私贩,潜来勾诱,定将坐地夷人正法,一面停止互市。似此理直气壮,该夷不敢存轻视之心,庶无可施其伎俩。晚清大户人家经常用鸦片烟招待贵客许球的严禁论影响了后来林则徐的禁烟政策,但当时道光帝并没有表态,他同样传给了在广州的邓廷桢。邓廷桢等人揣摩到了道光帝内心的矛盾之处,他们认可了朱樽的“民心”和许球的“药方”,也指出了朱樽和许球某些站着说话腰不酸的书生之见,有不求实际求名声之嫌疑。“建言者倡论于局外,故抵掌较易敷陈;当事者肩任于局中,则措手宜有分寸。”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鸦片战争档案史料(一)[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221.邓廷桢抓住了皇帝最关心的白银问题发问,如果按旧有禁例,能杜绝白银外流,“又孰肯冒不韪而亟议更张”。

  无论是驱逐载有鸦片的英国趸船,还是缉拿走私的“扒龙船”,又或者是捣毁窑口,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不管两派如何争论,邓廷桢都认为,杜绝白银流出才是第一要务。

  江西道御史袁玉麟的《奏陈鸦片弛禁将有妨国计民生折》事实上是许球和朱樽观点的合并,再次强调了弛禁论无疑是祸国殃民。之后,再无人上有关鸦片弛禁论的奏折。

  1838年,鸿胪寺卿黄爵滋上奏《严塞漏卮以培国本折》,再次把鸦片问题推向高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鸦片战争档案史料(一)[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254257.原文很长,不一一引述,仅综述其要点。黄爵滋开篇就说,皇帝为什么会觉得银子不够花了?原因很简单,就是鸦片导致白银外流,现在每两银子能换1 600多文,而之前只能换1 000文。接着他从鸦片吸食人群、白银外流和当下禁烟措施的失误入手分析。

  一是吸食鸦片的人群增加了。许乃济曾说,以前吸食鸦片的都是些无足轻重之辈,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现在官府官僚、地方乡绅、工商业者、戏曲演员、署衙书吏胥、妇女、和尚、尼姑、道士等各个阶层都在吸食。到了无人不吸、无处不卖的境地,就连沈阳这个大清重地,也吸食鸦片成风。

  二是鸦片走私导致白银流失严重。从道光三年到十一年,每年外流白银一千七八百万两。从道光十一年到十四年,每年外流白银2 000余万两。从道光十四年到当下,每年外流白银达3 000万两之多。此外,福建、浙江、山东、天津各海口加起来,也有几千万两。

  四川的罂粟田三是之前鸦片政策有漏洞,不能阻止白银外流。首先,海关官员收受贿赂、海防线过长都是问题。其次,外商运进呢羽、钟表,与从我国运出茶叶、大黄、湖丝等总价值不足1 000万两白银,其中利润不过几百万两,比起走私鸦片的利润,前者还不到后者几十分之一。外商不进海关,在海外贸易,都是因为中国奸商参与走私,才使得走私昌盛,禁海不如防内。再次,禁商不禁民也不行,官商沆瀣一气,也难以禁止。最后,内地种植鸦片也不行,因为土烟不具备与洋烟竞争的实力。

  那么,是不是就没有办法禁烟了呢?有。黄爵滋谈到了自己的措施。

  一是从鸦片需求着手,重惩吸食者。之前的刑罚过轻,对于吸食者,要判以死刑,才能完全杜绝。黄爵滋举例说,爪哇人本来很勇敢健壮,但荷兰人诱使他们吸食鸦片后,就变成了孱弱之辈,国家都被荷兰人占领了。荷兰之前也有吸食鸦片者,这些吸食者被抓到后,官方就会把他们绑到竹竿上,叫人来围观,最后用大炮把他们轰入海中,所以后来就没有敢吸鸦片烟的荷兰人。英国也禁止吸食鸦片,抓到了要以死论处。中国的邻国越南曾被诱惑吸食鸦片,但他们察觉了外国人的阴谋,现在也严禁鸦片。所以中国应该效仿外国实行吸食鸦片者处以极刑的政策。

  二是在一年戒烟期限内实行连坐制。以五家为一个单元,相互写保证书联保,一旦有人吸食鸦片,联保人也要按律治罪。大城市流动人口多,则以商铺为主,收留吸食鸦片者的店,要以窝藏罪论处。大小文武官员中有吸食者,罪加一等,其后三代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官员下属吸食,官员受罚。军队中每五人互相担保,发现有吸食者,一样连坐。鼓励揭发吸食鸦片者,并给予奖励。

  抽鸦片的中国人(英国人所绘)黄爵滋这份奏折谈到的白银流失严重的问题显然引起了道光帝的高度重视,他随即转发给盛京、吉林、黑龙江的将军及直省各督抚,要求他们各抒己见,妥议章程,迅速具奏。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鸦片战争档案史料(一)[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258.根据反馈的意见,有20位地方大员反对内禁,主张海禁;有8位主张内禁与海禁双管齐下,军机处大臣穆彰阿没有表态。

  海禁派反对严惩烟民,虽侧重点各有不同,但都认为这样会增加诉讼成本。山西巡抚申启春不主张对国内吸食鸦片者处以死刑,他认为源头在夷商,烟民受其蛊惑在前,现又有严法在后。峻法为财而设,而非民意,就会让国民有惶然之感。而且,严法之下,可诛之人不可胜数。山东巡抚经额布也不主张严惩烟民,认为并不是烟民把银子运出去的。他反问说,峻法有效的话,历朝历代怎会有那么多死刑犯?

  直隶总督琦善的意见也很关键,禁烟以来,他在天津查获1.3万斤鸦片,收缴数量仅次于鸦片贸易滥觞之地广东。他反对重刑治烟民,担忧引起社会不稳定。“若吸食鸦片不肯俯首受缚,势必聚众抗拒,此大可虑也。至于闽省海疆,其人习于械斗,善于打仗,吸食鸦片者尤多,倘或遁逃海岛,外夷资其衣食,借以探听虚实,荒陬僻壤,弁兵巡役不到,要结无赖,一登陆地,炮台反为虚设,此则更大可虑也。”

  琦善认为封关可以制夷,就是建立在英国人离不开茶叶、大黄的认识上。

  他们都把问题再次引向海关,都希望从海禁入手,解决银子外流问题。经额布说,比起躲在密室里吸食鸦片的人,海关不是更容易稽查吗?

  湖广总督林则徐提出了一些新的想法,他赞同出台峻法治理鸦片,并指出禁烟之难,不在于革除烟瘾,而在于改变吸食者的思想。“欲革玩法之心,安得不立怵心之法?”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鸦片战争档案史料(一)[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260268,292295,270277.针对黄爵滋所谓的一年戒除期限,难免有人持观望态度,会不会一年后又不戒了呢?

编辑:刘莹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