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有个朋友找到我,说自己的亲戚肝癌晚期,疼得受不了,打杜冷丁也不管用了。他请我帮他的那位亲戚缓解一下疼痛。
于是,这个朋友开车把我接到了北京的一家肿瘤医院。我和病人聊了会儿天,慢慢让他进入较深的催眠状态,然后让他想象自己在美丽的草原上漫步,呼吸新鲜的空气,享受温暖的阳光,欣赏沿途的美景。
一个小时后,我把他从催眠状态中唤醒。他感觉到全身轻松,疼痛感已经消失。在此后长达24小时的时间里,他不再感觉到疼痛难忍,这期间没有依靠任何药物来止痛。
德国生理学家J.P.弥勒在19世纪初提出了“特殊神经能量学说”,认为人的皮肤中具有四种感觉细胞:冷、温、触、痛。
痛觉,是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所产生的感觉,痛觉是生命进化的一个产物,对生命的生存具有意义深刻的保护作用。不过,过于强烈的疼痛会引起生理功能紊乱,甚至导致休克。
据科学家研究,人类的大脑内存在具有镇痛功能的结构和内源性的镇痛物质。科学家们用弱电流刺激脑内某些部位,特别是脑干中央导水管周围的灰质和位于脑干中线一带的中缝核群,可以有效地抑制动物的痛反应和人的痛觉。有许多证据说明,这些结构的活动具有强大的镇痛作用。吗啡的镇痛作用可能就是激活了这些结构的结果。
那么催眠是通过何种方式改变了一个人的痛觉呢?是转移了这个人的注意力还是促使他的大脑分泌了更多的吗啡样物质?我们的潜意识究竟有多大的力量尚且不为我们所知?让我们看看下面几个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