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叔嫂斗法
刚开始执政的时候,慈禧太后较为平和,并听从恭亲王爷的劝告,和慈安太后一起任命恭亲王为摄政王,并下达命令,封摄政王世代可以沿袭王位。恭亲王坚决不肯受命,而两位太后一再坚持,后来经过恭亲王再三恳请,终于答应收回命令。事实上来看,已经有两位太后辅政,就不再需要辅佐的人了。慈禧太后一直惦记恭亲王在热河帮助自己的事情,封恭亲王的女儿为大公主,并准许用黄轿,因此恭亲王权力很大。在慈禧执政初期,很多事情都还不熟悉,而且京城内党派很多,不好掌握。外交方面,又不太擅长,害怕自己不能够掌控局面,因此将恭亲王作为自己的心腹使用。恭亲王监国时间很长,经历的事情很多,就像慈禧的左膀右臂一样。时间长了之后,慈禧对国家朝政事务逐渐熟悉,她专断的本性逐渐显现出来,就不喜欢他人干预自己参政。慈禧本身就聪明,加上读书很多,用人办事很让下面臣民心服。原先她信赖的大臣,逐渐反感和疏远起来,慈禧开始自己操纵朝政。
慈禧的性格就是这样,但恭亲王也不是那种甘心退让的人,他的性格和野心,和慈禧其实差不多。太后逐渐开始不满恭亲王,恭亲王也逐渐不能忍受,因此两人关系不再像从前一样亲密无间。于是慈禧怂恿慈安,只要遇到一点儿事儿就给恭亲王使绊子,不再像原来一样和平相处。恭亲王在用人方面,不管是升迁还是罢免,都不同太后商量,都由着自己来。每个省的大事,也都独断专行,宫闱和朝堂之间矛盾渐生,经常互相抵触。
当时的人,都认为恭亲王对两位太后未免太过分,恭亲王认为自己大权在握,于是操控一切,难免过于骄傲自满。
有一天,太后召见恭亲王,他竟然对她们说,你们今天的地位,都是因为我。这样的话,慈禧绝对不能容忍。当太后召见大臣的时候,她们坐在大殿的宝座上,前面垂下来黄色的帘子,被召见的人员都不能看见太后。召见时,分开进入。恭亲王借着议政的名义,经常先进入朝堂。殿前的太监们都在宝座周围,如果有大臣失态,都能看见,不管任何大臣,不经总管太监宣旨,都不能直接入内。而恭亲王往往不等太监们传旨,直接进入大内,认为这些宫禁制度不能对自己适用。
慈禧太后执政时间长了以后,逐渐觉得恭亲王背离制度,僭越君主。大臣奏报都是要由慈禧问后才能回答。有时,太后说完之后,恭亲王装作没有听见,要求太后重新说一遍,太后一说话就经常大声回答,那种骄横的态度,经常是太后不能容忍的。
恭亲王在宫廷之外,和国内外的官员来往自由,不听从太后的旨意,任意妄为。太后命令太监监视亲王,把他种种行为回报给自己。太后越来越对恭亲王有猜疑的心理,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太后已经发现恭亲王的权力很大,经常超越和挑战自己的权威,于是决定告诫恭亲王,让他明白国家体制,不能僭越。人事大权,应该由太后决定,如果不合太后的意愿,立即会遭到罢免。
太后一直寻找机会,直到执政的第四年,机会来了。有一天,恭亲王在回答太后时,不合规矩地自己站了起来,这种行为是违反朝廷制度的。原先规定,只要是被召见的大臣,不能自己突然站起来,这是为了避免大臣有特殊的举动危害皇帝的安全而特意设立的制度。太监禀报太后后,慈禧大声说:“恭亲王突然站起来,恐怕有别的用心,会对两位太后带来危险。”侍卫们听到后进入大殿,把恭亲王拉了出去。太后下了一道命令:
恭亲王侵朝廷大权,滥举妄动,罢议政王之位,开去军机大臣及其他宫廷要职,总理衙门之差亦撤去。
这道诏令中还说了“恭亲王辜负了朝廷的恩典,滥用权力,任用私人,因此应该被罢免”之类的话。
一个月之后,慈禧听到国内外对于处理恭亲王的行为有看法,她认为凭着自己的地位,不能被人随意谈论,于是下达一道诏令,以自己和东太后的名义,解释了这件事情,主要是为了维护自己,掩饰当时的做法。
如果从实际情况来看,恭亲王的这次受罚,对自己并不是都是坏事。七天之后,慈禧又以两位太后的名义,下达一道诏令:
今恭亲王既能领悟此意,改过自新,朝廷于内外臣工,用舍进退,本皆廓然大公,毫无成见,况恭亲王为亲信重臣,才堪佐理,朝廷相待,岂肯初终易辙,转令其自耽安逸耶!恭亲王著仍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毋庸复议政名目,以示裁抑。望其勿忘此日愧悔之心,益矢靖共,力图报称,仍不得意存疑畏,稍涉推诿,以副厚望。
同治四年( 1865 )的秋天,咸丰皇帝的葬礼举行。当时已经修建陵墓四年了,并把孝德皇后随葬,孝德皇后是在咸丰皇帝登基前一天去世的,她的灵柩暂时安放在城西大概七英里的一个寺庙中,距今已经15年了,主要就是为了和咸丰帝一起合葬。修建陵墓和出殡的一切费用,耗资巨大。当时筹款很难,南方各省由于农民起义,军费开支很大,不能再负担这笔费用了。皇帝陵墓需要十兆钱,这笔钱不能靠地方,只能由内务府和各部的官员捐献。
小皇帝和两位太后都到东陵去,恭亲王跟着陪同,他还负责修建皇陵的差使,以及筹款的事宜。这时太后并未对他过多苛责。皇帝的棺材用梓木做成,涂上厚厚的漆,上面写一个“佛”字,送到陵墓中,底座装饰了大量珠宝,陵墓是由上好石头造成。以往要用嫔妃和太监殉葬,现在都用木头和纸张做成人形替代,令这些人形跪在棺前,点燃巨大的蜡烛,和尚们开始念经,金圭、玉笏、珠串都放在棺木上面,其余一切珍贵的陈设,都放置在陵墓内。这些仪式结束后,关闭陵墓大门。到第二天,两位太后下达诏令,嘉奖恭亲王等人。而四年后,恭亲王和东太后商量除掉慈禧的宠臣安德海,使慈禧大为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