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1 欧元的浪漫

时间:2012-06-07 14:45   来源:中国台湾网
  迷宫一样的威尼斯。怎样才能既经济又实惠地游览这座拥有401 座样式各异的桥梁水乡呢?还是采用老办法吧,先到设在火车站里的旅游局拿一份免费的威尼斯地图,之后出火车站过个小桥,沿着墙上的黄色箭头的指向前行,即可步行溜达威尼斯。可惜的是黄色箭头没有想象中那么清楚,但也没关系,因为最后不管怎么走,一定能走到著名的圣马克广场。

  没来时,无数次想象着威尼斯的美丽,觉得威尼斯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但是当我们一路走到圣马克广场之后,才发现这座城市没有想象中的神奇和美丽,反而给我一种过度商业和破烂的感觉。破破的房子、破破的小桥、臭烘烘的河道,有些地方的河水还发青发绿,唯一觉得还好的是河上没有漂着任何垃圾。不过即便如此,我也很难想象当地人是如何生活的。

  到威尼斯的人一定会想乘座迷人的冈朵拉(Gandola),可惜它的价格并不便宜,半个小时要价100 欧元。不过这也可以理解,旅游城市全世界都一样。即便不坐冈朵拉,还是有别的办法享受到Gandola 风情的,那就是去乘搭当地人坐的Traghetti,它的外形与Gandola 没什么区别,上满十人左右就开船,每人不过才1 欧元船费而已。

  至于主岛临街所售卖的各种商品,比罗马的物价高出很多!不过要购买正宗的意大利货,意大利北部的海港城市热那亚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除此之外,距离威尼斯市中心不远的地方,也有一个选择正宗意大利货的好去处。

  露宿米兰火车站

  按照原定计划,今天晚上在距威尼斯仅15 分钟车程的小镇Venezia Mestre休息。但摄像机的失窃和对威尼斯的失望,让我起了早点离开意大利的念头。可惜从威尼斯前往瑞士苏黎世的火车必须要等到深夜才有,等的时间太长了,我还是经米兰中转吧,至少不用等待那么长的时间。

  当售票窗口里的意大利老头把我写着意大利语“苏黎世” 的便利贴给我退回来时,我还是不相信今晚已经没有了从米兰前往苏黎世的火车。惟恐他没有理解我的意思,于是我又用英语询问了一下,坐在里面的老爷子看了看我,用意88 出发,才能到达第三章 环球之旅——西南欧89大利语向我嘀咕了两句,结果我啥也没听懂。我知道再问下去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还不如我自己去找火车时刻表呢。在旁边墙壁上的时刻表上仔细地找了半天,最后我的确有点垂头丧气,最早的一班火车还真是在第二天早上7:30开出,看来意大利真是热情好客,我不想留下都不行啊!

  走在米兰这个世界时装之都的大街上,富有意大利色彩的时装海报铺天盖地。据说米兰的女孩是全意大利最迷人性感的,个个都像是刚从时装杂志上走下来的。但又累又困的我实在没兴致欣赏美女,唯一的想法就是想赶紧找一家旅馆,美美地睡上一觉。

  在火车站附近的廉价旅馆区,接连走了七八家旅馆都告客满。拨打米兰青年旅馆的电话,也直接宣告了希望的破灭。搞的我特别好奇,今天到底是什么日子? 怎么旅馆的生意如此火爆? 在路过火车站拐角处的4 星级酒店Michelangelo 时,我抱着最后一丝希望走了进去。这是一栋棕红的高楼,对面还有一个叫做希尔的中餐自助餐厅,价格仅20 欧元一个人,不过因为时间的原因也关门打烊了。虽然心里做好了“大出血”准备,可惜连个“出血”的机会都不给,全部满员。

  走出酒店大门,我一看手表,都已经12 点多了。看到这个时间,我心想算了吧,今晚是没戏了,再找几个小时,就算找到,也到了该退房走人的时间了。

  干脆今晚也学一次欧美同学,去睡一夜火车站吧,这也算是一份旅途体验。于是,今夜米兰火车站的候车室里多了一位环游世界的普通中国人,那也是我在整个环游世界的旅途中,惟一睡火车站的一次。不过能睡在这样的火车站里,也不失是一种幸福。

  住在别墅里的乞丐

  瑞士联邦最大城市苏黎世位于阿尔卑斯山北部,是全欧洲最富裕的城市之一,连续多年被评为世界上" 最宜居城市" 之一。市中心的班霍夫街则与美国纽约的华尔街齐名,同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街。

  也无怪乎瑞士财大气粗,就连瑞士的火车都与意大利有天壤之别。车厢里不仅窗明几净,而且十分安静,与乘坐意大利火车时的嘈杂与脏乱简直是两个世界。

  抵达苏黎世车站之后,换乘站台最左侧的58 号线火车,在WOLLISHOFEN 站下车,穿过铁路大约走10 分钟,就到了SYHA HOSTEL。一切安排就绪之后,我就开始对这座吸引了科学巨人爱因斯坦、核物理的创始人之一的沃尔弗同?波里、音乐家瓦格纳、大文豪歌德、小说家托马斯?曼以及列宁等名人来此定居的城市开始了游览。首先我使用PASS 坐上S10 线前往海拔871 米的苏黎世最高点Uetiberg。站在这里,举目远望,长达40 多千米的苏黎世湖犹如一弯新月倚在市区的东南端,蔚蓝色的天空映着碧绿的湖水,湖边绿草如茵,林木葱茏。

  在回来的路上,我发现在这座中世纪与现代化相结合的城市里竟然看不到任何污染。一栋栋漂亮的厂房看起来就像疗养院,而在厂房旁边豪华小别墅里住的却全都是蓝领工人,更让人羡慕的是就连贫民和乞丐也都住进了由政府免费提供的现代化公寓中。看来瑞士高标准的生活质量确实名不虚传。

  “我免费给再你加点饭吧”

  逛遍了苏黎世最繁华的班荷夫大街、瑞士国立博物馆、市立美术馆、苏黎世歌剧院和创建于1833 年的瑞士最大的大学——苏黎世大学等景点之后,于晚餐时间我回到了旅馆。一进到一楼餐厅,久闻的香味顿时飘进了我的鼻子,定睛一看,哇!太出乎我的意料了,没想到今天的晚餐竟然是鸡蛋炒饭!再一细瞧,窗口里面的三个女孩正在热火朝天地用纯熟的汉语聊天呢。本来我就饥肠辘辘了,再一看到还有如此的美食,立刻胃口大开,马上就要了2 份!

  趁着一个女孩给我打饭的空隙,我才知道原来她是来瑞士学习酒店管理的学生。提起酒店管理这个专业,在世界酒店业内,瑞士的酒店管理学校可谓名声赫赫。尤其是创建于1893 年的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EHL),那可是世界上第一所酒店管理学院,与美国康奈尔大学并列世界酒店管理专业第一。在当今全球16家大型酒店集团中,有9 家酒店集团的总裁或者董事长是这家管理学院的毕业生,号称酒店业的“西点军校”。学院培养出来的中、高级管理人才是世界上各酒店最欢迎的才俊。但是据我所知这个学校的学费也是近乎天文数字,能够有机会在这里就读的学生绝非平头百姓,而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怎么这几个姑娘不在学校读书,跑到这里来做厨娘了呢?

  看到我满腹疑惑的样子,她告诉我她们正在这里实习。实习?在这里实习?不在著名的星级酒店实习而到这个小小的青年旅馆来实习炒饭?听我这么一问,她立刻有些不好意思,眼圈也有点发红。这时她身后的一个女孩说话了:五星级酒店哪会让我们去实习?能找到这个青年旅馆已经不错了,最少还能有地方吃饭和睡觉。听她这么一说,更进一步增加了我的好奇,于是在老乡的招牌下我与她们聊了起来。

  原来以酒店管理专业著称于世的瑞士,近年来吸引了大量中国留学生,大部分留学生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进入瑞士酒店管理学校学习。看到这个巨大的商机之后,一些当地精明的商人与国内一些不法中介相互勾结,打着所谓“瑞士酒店管理学校”的“金字招牌”,许诺出种种“美丽的谎言”,把一批接一批的中国留学生带到了这里,《围城》中的“克莱登大学”若干年后又出现在了瑞士。实际上在全瑞士,除洛桑酒店管理学校外,能够得到瑞士联邦承认以及中国教育部认可的酒店管理学校凤毛麟角,具体信息大家可以登录教育部的网站进行查询。

  “一下车,我就知道自己受骗了”,我面前的这位19 岁的东北老乡告诉我,“学校根本没有任何校舍,我们住宿和上课的地方只不过是两所普通的民居,更夸张的是一开始上课的时候竟然连黑板都没有!” 说出这话的时候,她有一些激动,90 多名同学清一色来自国内,可学校老师包括校长在内一共才只有3 人。

  常常是一个老师教数门课程,最多时一人兼课数量多达四五门!我们使用的所谓教材,其实不过是一些复印的讲义。一年之中我才上了4 个月的课,学了整整一个学期的酒店服务,倒现在我连开酒瓶、摆酒杯都不会,酒店业的知识居然还是零。

  上次回国为这事还被同学嘲笑了半天。

  “那你们的英语或者法语进步的快吗?”我问她。“还进步呢,我们平常待的地方简直就像是中国人的“集中营”。”另外一个女孩插话道,“我们8 个人住在一间小屋里面,与来的时候中介告诉我们学校的住宿条件是5 星级酒店的水平,平常连我的袜子都有人洗简直是天壤之别。身边同学都来自中国,听的、说

  的、看的全是中文,英语又并非是瑞士的本国语言,连这里的电视我们都看不懂。加上又处在一个相对闭塞的环境中,与当地瑞士人根本没有什么交流,校长和老师又表现出明显的歧视,你说我们的英语能有进步吗?”

  我真的很吃惊,“那你们的学费不是白交了吗?”“是啊,我们一年至少20 万的学费,我爸妈都是工薪阶层,这些钱都是他们省吃俭用省下来的,家里的积蓄本来就不多,有的时候还不得不向亲戚朋友去借,现在这样我都不知道怎么和他们讲。”一直没有说话的一个女孩幽幽地说道。“那你们的实习工资呢,能帮助你们一些吗?”我问道。“算了,别提这个实习了,一提就让人生气!”

  我的东北老乡快人快语,“中介来之前给我们的许诺可好了,什么‘实习时挣的钱付学费绰绰有余’,‘学成后还能获得瑞士工作许可,能进瑞士高级酒店工作’等等,实际按照瑞士法律,学酒店管理的外国学生毕业后必须离开瑞士,再加上我们的语言,留下来工作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我们赚的这点辛苦费,也就是能让我们别饿着,还不如瑞士的失业工人领的救济金!”

  说到此处,几个女孩子忽然抽泣起来,一下子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刚刚还觉得胃口大开的鸡蛋炒饭,此时也让我无法下咽了。“那你们下一步有什么打算吗?”我心里一下子对她们充满了同情。“哎,我也不敢把这边的事情和我爸妈讲,就算讲了他们也帮不了我,反而还让他们担心,走一步看一步吧,我打算先找一个语言学校去学法语。”最后说话的女孩子语气黯然地说。“你呢?”我问我的东北老乡,“我?还没有想好,回去和留下都是两难,算了,实在不行,我就找个瑞士人嫁了,管他是什么人呢,只要能让我获得在这里的居留就行了。”

  她忽然笑了起来。

  听她一笑,我却笑不起来。忽然觉得自己是如此的弱小和无能,根本给予不了她们什么样的帮助。就在我连声叹气独自伤感的时候,东北女孩反而安慰着我说:“没关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免费再给你加点饭吧。”我摇了摇头,此时一丁点儿吃饭的情绪都没有了!

  让看不见的时间成为看得见的流逝瑞士的国土面积很小,加上交通非常发达,火车到发站的时间都可以用来对表,分毫不差。从苏黎世开车,一个多小时之后,瑞士最美丽、最富有诗情画意的旅游城市——卢塞恩就到了。

  “卢塞恩的这片水,这群山,这蓝天,给我那样强烈的美的刺激。我全身蔓延着某种神秘的焦虑,某种杂乱的不可名状的感情,以至使我想抱住某人,紧紧地抱住他,搔他,掐他,并做出某种超常的举动。”这是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在小说《卢塞恩》里对这座位于罗伊斯河出口与四州湖汇合处城市的真挚描写。正如大文豪所描述的那样,拥有悠久历史的中世纪古城卢塞恩被群山环抱,其城市中浪漫的卢塞恩湖深邃湛蓝,被微风吹皱的湖面妩媚动人,再加上秀美的阿尔卑斯山与中世纪的建筑相互映衬,风景如画的美景让人感觉仿佛是在梦境里。这里成为了影星奥黛莉?赫本、大文豪雨果以及马克?吐温等天之骄子的梦中之地。他们都对这座被称作“上帝宠儿居住的城市”大加赞颂,使全世界的人们对这里充满了憧憬和向往。

  走出卢塞恩火车站,沿着比拉居斯大街西行,城市中的主要景点都在附近。小城不大,走路即可游遍,随处可见中世纪的教堂、塔楼、巴罗克式的建筑以及喷水池,仿佛使人置身在中世纪。卢塞恩最著名的建筑,当数斜跨在湖面上的那座建于13 世纪初名为卡贝尔的木桥。站在湖边,数百米长的卡佩尔桥,在光线变换的旋律中散发出梦幻般的色彩,让人如醉如痴。秀美的卢塞恩湖将城市一分为二,隔为新旧两区。午后的阳光照耀在湖面上,与湖边露天咖啡座里的情侣以及长椅上喂食天鹅的老人,构成了一副精美绝伦的画卷,为卢塞恩平添了一分宁静之美。

  欣赏完卢塞恩的美景之后,街道两旁大量的钟表店引起了我的兴趣。大家都知道,瑞士本身就被誉为“钟表王国”。这是因为在16 世纪末,由于法国的宗教斗争导致了一场大屠杀,导致追随加尔文的胡格诺派教徒纷纷逃到瑞士,由此带来了制造钟表的技术。这种法国技艺和瑞士当地的金银首饰业相结合的技术,就是瑞士制表业的前身。早期的钟表制造者不仅仅是一名工艺大师,更怀着一种近乎狂热的热忱,务求令钟表在外形及性能上达致完美,之后这种技术逐步发展,由日内瓦向瑞士其他地方慢慢扩散,直至今天在瑞士遍地开花。钟表本是用于计时之器,由于一分一秒的积累,让看不见的时间成为看得见的流逝。

  在逛过这家位于湖边的表店之后,让我颇感吃惊的是这家表店中的售表小姐不仅全是国人,而且店内的顾客也全是国人,一个老外也没有,成为了一家在瑞士的“中国店”。更为蹊跷的是这店内出售的手表没有任何价格标签,最终的成交价格全凭客人“砍价”,这在明码实价的瑞士似乎有点不可思议。而在店中与小姐选表的国人中,很多人西装革履,都喜欢购买“亮眼”的名表,“金色、镶钻、超薄、刚面,”价格至少在10 万元以上,成为了这些人选择的标准。这与西方人的购表观截然不同,美国前总统小布什佩戴的是一块价值50 美元的天美时表,而现任总统奥巴马的最爱则是价值325 美元的JORG GRAY 6500 系列,没有哪

  一位领导敢带着名表。

  在中国一块用来计时的手表,却被赋予了很多复杂而微妙的功能。也许它是官员向上级和公众标榜自己清廉的符号;也许它是向商人和同僚展示自身权利和地位的秘密武器;也许它也是压垮贪官的最后一根稻草。当我带着这些感慨走出店外,发现门口停着的一辆接一辆的旅游大巴车上,坐的全是同胞。

编辑:刘莹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