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婪+恐惧=亏损
别人贪婪时我们恐惧,别人恐惧时我们贪婪。
——巴菲特
买股票可以反映人的劣根性——恐惧与贪婪,并且能够将这两个本性无限放大。恐惧与贪婪是人类的天性,对利润无休止的追求,所以总想抓住一切机会获利。当自己购买的股票开始下跌时,心中又会充满恐惧。尤其对于散户们来说,希望迅速获取暴利,想赢怕输的心态决定了恐惧和贪婪让自己的心态变得扭曲,很容易导致操作上的失误。巴菲特在1999年年末的《财富》杂志中谈到了影响大量牛市投资者采取“不容错过的行动”的种种因素,他的警告是:真正的投资者不会担心错过这种行动,他们担心的是未经准备就采取这种行动。
巴菲特认为在股市中必须战胜的就是我们常见的这种心态:贪婪和恐惧。很多人觉得做起来很难,因为贪婪和恐惧是人与生俱来的。散户们应该都有这样的感受,当股价飙升时,你一定会兴高采烈;而当股价下跌时,你一定会郁闷之极并且充满了恐惧。特别是在股价下跌的时候,很多散户争相出逃,即是股价回稳,也不敢回补,直到真的全线上涨的时候,才想起来要买入,但是这个时候的股价已经很高了,短线风险已经存在。而下一步,往往就是微利出局甚至再次被套。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当股价涨得很高的时候,由于过分贪婪,就是不愿意走,还期待赚的更多,舍不得卖,结果就是收益不稳定,甚至被套牢。每当股市暴跌的时候,都会暴露出很多人性的弱点,充分说明了这个公式的正确性:即贪婪+恐惧=亏损。
市场由许许多多的投资者组成,其中大量是散户,大家的情绪比理性更加强烈,恐惧和贪婪使股票价格在公司的实质价值附近跌宕起伏。巴菲特多次告诫大家,应当在“别人贪婪时我们恐惧,别人恐惧时我们贪婪”。
对很多人来说,钱永远是赚不够的,贪婪成了成功投资和理性投资的杀手。小陈在大牛市的行情下进场,把多年的积蓄投入股市。股市持续走高,不到三个月,他账面上的资金就翻了一倍。他非常得意,认为股市会一直走高,所以迟迟不肯抛售,希望能够再多赚一些。看着账面滚动的数字越来越多,小陈的野心也越来越大。可是好景不长,两个月后的一天,股市连续出现暴跌,眼看着资金一天天的缩水,小陈心里充满了恐惧,于是终于在股本只剩70%的时候停损出场。由于贪婪,总想多赚一点点,迟迟不肯抛售手中的股票,结果反而亏损离场。小陈感叹说,人真要是懂得知足就好了。
其实贪婪和恐惧是股票投资中的大敌,因为贪婪大家不愿意抛掉不断上涨的股票,因为恐惧才会胡乱卖掉手中的股票。但是,历史无数次证明,没有谁能够以最高价卖出。因此不要使贪婪成为成功的障碍,投资中应该时刻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
同样的,恐惧也会妨碍我们在股票投资中做出正确和理性的判断。在股价下跌时,怕股票会跌得更深,把赚来不易的差价赔掉,所以急着把股票卖掉,结果导致无法在高处获得较大的利益。而当股价处于低位可以适时买入时,又心怀恐惧,害怕股市会更进一步下跌,甚至崩盘,于是错过最佳的买入机会,或者虽然有意买入,却找个理由使自己没有采取行动,最后错过最佳的进入时机。
当我们恐惧的时候,我们就无法实际地评估眼前的情况,而一心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危险的一面,当熊市逼近的时候,我们就会一直紧盯着不放,无法理性的判断和分析熊市对我们的“有利”和“不利”的两面因素的整体情况。当我们一心一意注意股市令人气馁的消息时,自认为行动是基于合理的判断,其实这种判断已经被恐惧感所扭曲了。当股价急速下降时,会感到钱财离我们远去,如果不马上采取行动,恐怕会一无所剩。所以,与其坐以待毙,不如马上行动,才能“转输为赢”。其实,即使处于熊市,我们一样有获利机会,股票也会上下起伏,每次下跌总有反弹上涨的时候,毕竟股价不会像飞机一样一坠到底。而当股价下跌时,股价往往变得非常便宜,获利空间也会更大。
所以,当我们心中充满“贪婪”和“恐惧”时,就无法保持长期的眼光和耐心。散户们必须克服这两种心态,像巴菲特一样,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才能具备成功的基础。
智慧箴言
贪婪是欲望无止境的一种表现,它让人永不知足。永不知足是一种病态,这种病态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就是贪得无厌,其结局是自我爆炸、自我毁灭。很多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拥有的也失掉了,就如《小金鱼》中那个贪婪的老太婆一样,永远不知道满足,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