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陈平原关注教育20年精华之作《六说文学教育》 拷问当下教育现状

时间:2016-08-30 10:14   来源:凤凰读书

  近日,著名学者陈平原最新作品《六说文学教育》隆重上市!本书由东方出版社出版,汇集陈平原关注教育20年来在不同时间、场合发表的六篇关于文学教育的演讲与文章集结,集中体现了他对当下文学教育的精辟思考。

  陈平原倾心关注文学教育20年的精华之作

  陈平原是一位“有意气、有关怀、有见解”的学者,关注教育多年,思考良多,近年来,因其发表过若干与文学教育相关的演讲与文章,切中要害,深得人心,广为传播,而《六说文学教育》则正是积累凝炼了他关于文学教育这20年来的所思所想,也是陈平原众多著述中唯一一本面向普通大众专谈文学教育的读物。

  长期以来陈平原以人文学者的情怀关注着“可大可小、可雅可俗”的文学教育,在本中,陈平原视角高远,立足本原,直面回答当下文学教育的核心问题,对什么才是好的文学教育、“文学”应当如何“教”如何学、“文学教育”的突围等当下热点话题给出了自己的解答。既用高瞻远瞩的视角告诉大家,什么样的文学教育会让人受益一生;又实实在在地谈及文学教育的干货,如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经典阅读等,很好地启发了人们去观察与反思当下文学教育的不足之处,促使人们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与改进。

  反思教育之责,今人读书如投资

  作为一流的中文系教授,陈平原表示,文学教育是为人的一生打底子。当今很多人缺乏独立阅读、深入思考、自由表达的能力与兴趣,这些问题的根源还在于教育,尤其是文学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一辈子的道路,取决于文学教育。没有人觉得他不懂文学,所以说“文学”是一个“门槛很低”的专业,但文学作为一种知识,兼及经验、修养、技能与情怀,所以又不可否认 “文学” 作为专业“堂奥很深”, 需要时间与耐心。

  现代社会“知识大爆炸”,学生需要修习的科目很多,不可能只读“四书五经”;但贪多求快,道听途说,压缩饼干式的教学,对于中学语文或大学的文学史课程,损害尤其明显。因此,如何在沉潜把玩与博览群书之间,找到合适的度,值得读书人认真思考。今人读书如投资,都希望收益最大化。可这一思路,明显不适合语文教学。实际上,学语文没什么捷径可走。

  在《六说文学教育》中,陈平原以其渊博的学识、高远的视野以人文情怀的视角描述出他眼中的教育现状,反思教育之责,切中问题的根柢,为读者提供了不一样的深度思考与启示。

  【书籍信息】

  书 名:六说文学教育

  作 者:陈平原

  出 版 社:东方出版社

  书 号:978-7-5060-9141-1

  定 价:35.00元

  作者简介

  陈平原,广东潮州人,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2008—2012年任中文系主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讲座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先后出版《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中国散文小说史》《图像晚清》《大学何为》《作为学科的文学史》《读书的“风景”——大学生活之春花秋月》等著作。另外,出于学术民间化的追求,1991—2000年与友人合作主编人文集刊《学人》;2001—2013年主编学术集刊《现代中国》。治学之余,撰写随笔,借以关注现实人生,并保持心境的洒脱与性情的温润。

  内容简介

  当今很多人缺乏独立阅读、深入思考、自由表达的能力与兴趣,这些问题的根源还在于教育,尤其是文学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一辈子的道路,取决于文学教育。

  陈平原教授以人文学者的情怀长期关注“可大可小、可雅可俗”的文学教育,这本小书将他在不同时间、场合发表的六篇关于文学教育的演讲与文章集结,集中体现了他对当下文学教育的精辟思考。作者既用高瞻远瞩的视角告诉大家,什么样的文学教育会让人受益一生;又实实在在地谈及文学教育的干货,如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经典阅读等,很好地启发了人们去观察与反思当下文学教育的不足之处,促使人们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与改进。

  对于广大大、中、小学校语文(文学)教师以及关注语文(文学)教育的读者来说,本书轻松易读,更会对教学与工作实践大有裨益。

编辑:杨永青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