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小厨的美好日常》黄磊 湖南文艺出版社 48.00元
近日,有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黄小厨的美好日常》一书,正式出版发行。黄磊化身黄小厨,分享私家菜谱及食物勾连的情感记忆。
此书是黄磊分享的味道记忆与美食秘笈的合辑。在怀旧的回忆中讲述父母烹饪过的佳肴以及成年后自己做给妻子、女儿们的那一餐餐饭菜。黄小厨告诉读者:厨房蕴藏幸福,食物带来欢欣,传递“过得简单但却充实”的生活哲学。
走过浙江乌镇的桂花树,在巷尾吃一碗书生羊肉面;在凌晨的黄浦江边,遇到一只刚包好的粢饭团,上海的早晨,便是糯米、榨菜混合的香味;在童年的北京,用大白菜和红烧带鱼装点一个冬天的餐桌;每一道美食,都是旧时光里发亮的记忆点。
在厨房里铭记岁月的流转,用美食庆祝每一个节气。自然时序给予我们丰富馈赠,在季节流转时,食物也变换出不同形态、味道。热爱美食的人因为有对美食的期盼,更深切地感知着季节的更迭、时间的珍贵,拥有美味带来的多种体验。春分那天,烙上一张春饼,把春笋油焖,炒上一盘第一茬的嫩韭菜;夏天趁着西红柿大量上市,将它们做成酱锁住夏天的热气;秋风起了,用生姜和醋调配好吃蟹的最佳蘸料;过年的时候闲暇在家,备上十几样素菜,为家人炒上一盘好吃又好看的什锦菜,期许着来年能十全十美。时令食材的背后,是对自然的敬意;一蔬一饭,皆是生活。
作者简介:
黄磊当了很多年演员、很多年北京电影学院的老师,多年前也曾是歌手,唱过一些到了现在自己还是挺喜欢的歌,演过不少让一些人难忘的戏。至今还在演,还在讲,仍然精力无限,无限好奇,无限地热爱着工作,热爱着朋友和家人,还有美食,认为它们就是人生之中最能让人感觉活得质地丰满、滋味美妙的一些存在。 2015年将爱好变成创业,创立生活方式品牌“黄小厨”。
书摘:
父亲味觉密码 腌笃鲜
秋风起的日子,父亲制了腌肉,等到入了冬,父亲又买回冬笋。一锅父亲最喜欢的腌笃鲜,也是家的味道。
父亲是一个演员,他对我的戏剧人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我小的时候不喜欢演员这个职业,因为那个时候我和姐姐很难在晚上见到爸爸妈妈,下午四点多钟他们就要去后台准备演出。
爸爸妈妈提前把做好的饭菜放在蒸锅里面,我跟姐姐两个人就得自己生火热饭。夜里会迷迷糊糊听到爸爸妈妈回来了,第二天一早又会看到桌子上留的零钱和纸条,让我们自己去买早餐。
那个时候,我的数理化学得很好,围棋也下得还不错,所以很希望从事一个和表演、和演员生活没有关系的职业,可在高中分科时候,父亲和老师串通把我调到了文科班,我为此非常非常沮丧。父亲希望我去考电影学院,要我去试一试。我也就阴差阳错地考取了电影学院。
考试那时,我们家住在朝阳门,父亲和我一起骑自行车,从朝阳门外骑到北京电影学院。他看到我进考场就跟我说:“这个学校有好多老师我都认识,所以我就不到里面去给你送午餐了。中午的时候,爸爸就在草地这儿等你。”
我进去考试,父亲骑十几公里回家做饭,当我考完试的时候,父亲已经往返骑了30 公里。我看到他一个人坐在那片草地上,旁边一辆自行车躺在草地里,他抱着保温桶看着我。
那是1990 年,父亲54 岁,比我现在还大10 岁。他把亲手做的饭菜一样一样摆在草地上,看着我吃完。就这样我进到了电影学院,就这样我一点一点记住父亲的味道。父亲给我的传承,有艺术的传承,也有那些美食味道的传承。
我小时候对腌笃鲜印象是非常深刻的。刚进到秋天,秋风起的时候,天有点凉了,父亲会去农贸市场买一块五花肉,回家切成几条,有手掌那么宽两个脚掌那么长,肉买回来不能洗不能碰水,在上面竖着划几刀,炒一点花椒盐,把盐和白酒抹在肉上面,用钉子穿一个眼,吊上一根麻绳,裹上一张牛皮纸,挂在朝北的窗户,等着秋风起,天凉了,肉就一点点干了,变硬了。
到了冬天,就有冬笋了,爸爸经常会回到家兴奋地说:“哎呀,我买到冬笋啦!”他就在那里一层层剥开冬笋,取下吊在窗外的咸肉,放在温的盐水里泡软。
买一块新鲜的五花肉切成块,和笋子、咸肉三样东西一块放在滚水里炖,越炖汤汁就越浓,像牛奶一样,最后咸肉变成红色,鲜肉变成透明的。整个过程一粒盐都不用放,味精也不放,就是一锅纯粹的肉汤。
妈妈会结百叶放在里面,我爸爸会用上海话说:“这是我小时候最喜欢吃的腌笃鲜!”
我现在也是一个父亲,两个小孩儿的父亲。我喜欢做饭,我喜欢给我的小孩儿做饭。我希望有一天,她们也可以记住爸爸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