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戴旭与美军“中国通”的战略对话》出版:中美高级将领首次对话交锋

时间:2016-02-26 07:52   来源:凤凰读书

  近日,国防大学出版社和长江文艺出版社联合推出了著名军事专家、空军大校、国防大学教授戴旭与美军“中国通”、美国海军陆战队中校、美军“红队”指挥官、海军战争学院教授马伟宁合著的最新力作《戴旭与美军“中国通”的战略对话》。本书首次集结了中美两国中级军官“面对面”交流和交锋的全部内容,涵盖中美关系、美日关系、中日关系、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朝鲜半岛问题、南海问题、亚太局势等热点话题。针对这些问题,二人务实交流,提出了很多富有启发性的观点,值得深思。

  《戴旭与美军“中国通”的战略对话》是交流。戴旭与马伟宁从2012年到2015年连续进行了四次对话。虽然,其中不免有不同观点,但这种连续交流已是中美军官务实交流的一个范例,是 “交心”的开始。中美军事交流不应停留在礼节性的表面层次。相较于两国、两军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戴旭与马伟宁之间点对点的交流显得非常尖锐和深刻。

  《戴旭与美军“中国通”的战略对话》也是交锋。捍卫不同的国家利益,受到不同的思维方式的影响,二人的对话不仅仅是对话,也是交锋。戴旭和马伟宁坦诚面对面,两种不同的哲学文化相互碰撞,针对热点问题激烈交锋。在钓鱼岛和南海问题上,马伟宁坚持看现实,不看历史;戴旭则坚持看待这些问题不能抛开历史。在冷战后美国有没有战略的问题上,马伟宁称美国没有持续的国家战略;戴旭则坚持美国有战略,并通过分析还原出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此类交锋在书中并不少见。“争鸣”中,二人有时各持己见,有时握手言和。

  《戴旭与美军“中国通”的战略对话》岂止是交锋。不管是交流,还是交锋,都只是形式。戴旭与马伟宁的对话的意义远不止对话本身。戴旭与马伟宁虽然是两个不同国家的军人,但二人都非常坦诚和务实,在对话中,二人就两国、两军之间的重大问题务实交流,提出了许多创新的、有建设性的观点。立足问题,着眼于解决问题,这才是二人对话的独特意义。不管是否赞成二人的观点或看法,他们的务实态度、家国情怀、理想信念、锋芒思想,都是这个时代所罕见的。

  戴旭一向以观点犀利著称。曾出版过《盛世狼烟》《C形包围》《大空战》等力作,这些著作至今拥有极大的社会反响。戴旭忧国忧民,为了国家利益,曾提出甘为祖国当“鹰犬”。

  【书籍信息】

  书名:戴旭与美军“中国通”的战略对话

  作者:戴旭 马伟宁

  定价:38.00元

  作者简介:

  戴旭,祖籍河南民权。山西运城入伍。先为地空导弹某部士兵,自军中考入空军通信学校航空兵台长班,后入某空军飞行学院、空军政治学院、某空军指挥学院等工作、学习。现为国防大学教授,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大校军衔。

  1991年海湾战争后自学军事。研读西方军事史、中国兵法、毛泽东军事思想,跟踪现代战争和世界格局变化,时发警示,蜚声海内外。2009年发表《盛世狼烟》《C形包围》等专著,首次提出美国对华围堵和肢解战略,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2010年被中国网民自发评为“互联网九大风云人物”。

  戴旭为当代中国政论和军事理论领域有独特建树者,全部著作沿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军事之逻辑脉络展开,穿行于历史、哲学和文学之间,被誉为“有大师气质的战略家”,并广受日本、欧洲、美国、俄罗斯等多方智库关注。著述以逻辑清晰、语言生动、思维超前、观点犀利见长,研究以预测、实用为基本归宿。

  马伟宁,美军中校。1997-2002年在367号陆战队飞机营任AH-1“眼镜蛇”攻击直升机飞行员,随部队驻扎中国香港、新加坡、泰国、阿曼、科威特、日本冲绳等地。2003 —2005年在上海复旦大学做“奥姆斯泰德”基金会访问学者,并取得国际关系博士学位。离开中国后,他被派到伊拉克。2006年他在伊拉克作战时负责伊拉克陆军后勤培训和支持。他是Al Asad陆军基地后勤团长,效力于驻伊拉克两个美军大队。回美国后在267号陆战队飞机营任安全和标准主任。2008年升任31号轮战队远征军的AH-1和UH-1舰长。2009年收到命令搬至华盛顿,在美国陆军研究办公室任海军陆战队领导人。负责东亚和东南亚事务,兼任亚洲小队主任。同年升至中校。2011年海军陆战队建立了海军陆战队司令顾问小队,马伟宁是该队首任主任。自2013年起,在美国海军学院教授中文、中国文化、跨文化能力建设学,并任语言和文化系副主任。

  内容简介:

  《戴旭与美军“中国通”的战略对话》首次集结了戴旭和马伟宁四次对话的精彩内容,涵盖中美关系、美日关系、中日关系、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朝鲜半岛问题、南海问题、亚太局势等热点话题。针对这些问题,二人务实交流,提出了很多富有启发性的观点,值得深思。

  捍卫不同的国家利益,受到不同的思维方式的影响,二人的对话不仅仅是对话,也是交锋。戴旭和马伟宁坦诚面对面,两种不同的哲学文化相互碰撞,针对热点问题激烈交锋。在钓鱼岛和南海问题上,马伟宁坚持看现实,不看历史;戴旭则坚持看待这些问题不能抛开历史。在冷战后美国有没有战略的问题上,马伟宁称美国没有持续的国家战略;戴旭则坚持美国有战略,并通过分析还原出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此类交锋在书中并不少见。“争鸣”中,二人有时各持己见,有时握手言和。

  戴旭与马伟宁虽然是两个不同国家的军人,但二人都非常坦诚和务实,在对话中,二人就两国、两军之间的重大问题务实交流,提出了许多创新的、有建设性的观点。例如,马伟宁提出将钓鱼岛交给台湾,戴旭也赞同这一观点。立足问题,着眼于解决问题,这才是二人对话的独特意义。不管是否赞成二人的观点或看法,他们的务实态度、家国情怀、理想信念、锋芒思想,都是这个时代所罕见的。

 

编辑:杨永青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