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周恩来贴身卫士高振普新书《陪伴病中周恩来的日日夜夜》出版

时间:2016-01-12 09:52   来源:凤凰读书

  2016年1月8号是周恩来总理逝世四十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周总理的贴身卫士高振普将军的新书《陪伴病中周恩来的日日夜夜》在中国图书订货会3号馆中国青年出版社社展位举办首发式。

  高振普将军是周恩来总理的贴身警卫,在总理身边工作了15个春秋,亲身经历了周总理身边发生的许多事。在总理患病的最后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寸步不离总理身边,亲眼看见周恩来慢慢由一个非常健康极有活力的总理变成一个瘦得皮包骨头病倒在床的病人,在这段时间里,没有人比高振普更加知道总理所经历的一切。

  周恩来总理患病之时,中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那是一段非常岁月,周总理身上的重担无人能及也无人可以分担,此时他还是一个癌症病人,也是一位人生走入暮年的老人,可是他却完全将自己置之度外,从来不会将自己的事情放在心上去考虑。他争分夺秒地工作,他苦苦地支撑政治危局,他承受着来自党内外巨大的政治压力,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在批判极“左”思潮、“组阁”、“反对经验主义”等重大问题上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他在毛泽东主席的支持下,逐步推举邓小平重新走上党和国家的领导岗位,为中国今后的前途和命运作出了重大贡献。

  长期在周恩来总理身边工作和生活,高振普早已把周总理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周总理也把他视为家里人。他们之间不仅是工作关系,更有一份深厚的亲情。在周恩来两年多的患病岁月里,高振普的内心世界也经历了从听到总理患病时的震惊到总理做手术有所好转时的欣喜,到总理又能去参加活动参加会议时的希望,到最后的绝望和痛苦。高振普真实地记录下他在总理身边生活和工作的点点滴滴,如今很多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了很多年,对于他来说还是历历在目。通过高振普真实感人的描写,读者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周总理,也更加能理解我们所有人都敬爱的周总理到底为我们的民族和人民付出了什么。

  本书是一位晚辈对长辈的深情怀念,也是一段亲历者对历史的真实描述。这是一份无比珍贵的史料,这里有一个真实的人和他经历的人生最后岁月。

  【摘录】

  周总理病重期间的饮食

  周总理住院后的饮食,是由他的厨师桂焕云同志依据总理的饮食习惯列出菜单,再由医生们参照总理身体状况的需要加以调整、共同协商,为总理做出可口的饭菜,以保证总理的营养。这期间,我们也会推荐一些总理可以接受的饭菜。

  1975年11月16日下午4时,经我们提议,与大夫们协商并报告邓大姐,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花钱定做一份红烧鱼翅。鱼翅这种高级菜,在总理、大姐的日常生活中,是很少吃的,只有总理在宴请重要外宾时才会吃到。这次给总理吃,是我们为总理补充营养和增加食欲的措施。

  由于总理已多日不能下床吃饭,就躺在床上把枕头稍微垫高一点,由护士许奉生喂着吃。第一勺,总理点头表示可以吃,于是许奉生开始一勺饭一勺鱼翅交替地喂。毕竟总理卧床多日,他吞咽很费力,头上冒出了汗珠。总理说:“小高喂我吃。”于是我改为把米饭和鱼翅混合在一起,这样吃味道会好一些。总理边吃,边数着数,一共八口饭。

  八口饭,对身体健康的人来说,耗时也就一二分钟,但对已步入癌症晚期的周总理来说,却是一项异常艰巨的任务,他竟足足吃了半个小时,是依仗强大的意志力才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在总理看来,为了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他必须活下去,哪怕只延长一天、一个小时、一分、一秒,“四人帮”就不敢明目张胆地兴风作浪,所以再苦再难他也得扛着。最后,总理说不吃了,并说要不是为了治病,真是不想吃这饭。虽是这样,张树迎和我以及大夫们看总理能吃上这些饭还是高兴。

  张树迎和我向邓颖超大姐汇报了此事,邓大姐说:“你们为恩来的生活、治疗用尽了心思,想一切办法让他多活一些时间。”这是邓大姐对我们这样做法的肯定。

  有一天,听医疗组负责肠胃消化方面的专家陈敏章介绍,说北京饭店有一种汤做得很好,营养丰富。我们如获至宝。因为在当时,只要对总理治病有利,我们都会采纳。

  我开车到北京饭店去定制这个汤。饭店的领导早已知道总理生病,听说要做个汤,他们发自内心地高兴,因为能为总理的康复尽点力。汤的用料比较多,我只记得有海参丝、鱿鱼条、香菇等,用鸡汤炖。做好后取回来给总理吃,总理觉得不错,喝起来比较容易。总理询问了汤是哪儿做的,并一再叮嘱一定要付钱。我说总理放心吧,我已付了钱。

  后来,北京饭店又为总理做了同样的一碗汤,取回来的当天,总理因改用鼻饲,已不能进食,拿回来的汤总理也没喝上。我们取汤时付钱给北京饭店。他们说,总理吃得好,以后还会要,最后一块算吧!我们也觉得这办法可以。因忙于照顾病情逐步加重的总理,我们把汤钱的事给忘了。

  周总理去世后,张树迎和我想到了这件事,便打电话找到了北京饭店的齐经理。他哭着说:“总理都不在了,你们怎还想着这件事,这钱不能收,不能收。”他连说了几个不能收,悲痛得连话也说不出来了。张树迎对我说,那就算了吧。这碗汤钱就没交成。

  钱没交,当时我们是想通了。可今天想来,仍觉得对不起周总理。 这是我们的过错,我们的失误。

 

编辑:杨永青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