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丝 门罗极少提及自己在写作技巧上所受的影响,然而在一次采访中,她却一反常态地三次提及一个名字:威廉 麦克斯韦尔。麦克斯韦尔曾于《纽约客》任职40载,是包括纳博科夫、厄普代克、塞林格在内的诸多美国当代重要作家的伯乐、知己与导师。这位传奇编辑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作家,著有六部长篇小说。此次新经典文化首次引进麦克斯韦尔系列作品,便从其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的代表作《再见,明天见》开始。
麦克斯韦尔称得上是一位文坛的谦谦君子,而他的文学创作中也有无处不在的同情与关怀,被评论称为“呈现了一个未被玷污的美国”。《再见,明天见》的故事从1922年的一天开始,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平静小镇发生了一起谋杀案,农场佃农劳埃德 威尔逊遭人枪杀,不久之后与威尔逊家关系甚笃的克拉伦斯 史密斯被发现自杀身亡,两家人的秘密被牵扯了出来:劳埃德与克拉伦斯本是一对两肋插刀的好友,结果劳埃德却与克拉伦斯的妻子菲恩出轨。菲恩提出与克拉伦斯离婚,并赢了官司。受到挚友、妻子和法律多重伤害的克拉伦斯终于忍无可忍……而这个故事的叙述者正带有作者本人的影子:叙述者与杀人者的儿子克莱塔斯相识,却因不幸的发生而突然失去联系,因此一生都纠结于没有为朋友做些什么的痛苦中。回忆对他来说,是不由自主,伴随着每次呼吸的自我欺骗,为解开心结,便引出了本书的整个故事。
2008年是威廉 麦克斯韦尔诞辰100周年,美国出版了两套他的作品集,生前好友厄普代克专门撰写了题为“不朽的麦克斯韦尔”的纪念长文:“他是美国小说界中最为睿智,同时又最为善良的声音。”《再见,明天见》无疑正是对这一精髓的绝好体现。
据悉,该系列作品的下一部将是根据作家童年经历而来的《如燕而至》(暂译名)。母亲早逝给威廉 麦克斯韦尔一生带来重大的影响,甚至成为他在青年时代自杀未遂的原因之一。延续《再见,明天见》感伤细腻的文字,同时在内容上也可看作它的一个注脚,同样值得期待。
【书籍信息】
书名:《再见,明天见》
作者:[美] 威廉 麦克斯韦尔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5年10月
ISBN: 9787-5442-7820-1
定价:35.00元
字数:81千字
作者简介
威廉 麦克斯韦尔(William Maxwell)
著名编辑、小说家、散文家、童书及传记作者,曾任职《纽约客》40载,是纳博科夫、厄普代克、塞林格等诸多美国当代重要作家的伯乐、知己与导师。著有包括《再见,明天见》在内的6部长篇小说,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美国艺术与文学学院奖章、美国笔会/马拉穆德奖、马克 吐温奖等。
内容简介
本书是美国著名编辑、作家威廉 麦克斯韦尔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的代表作。
1922年的一天,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平静小镇发生了一起谋杀案,农场佃农劳埃德 威尔逊遭人枪杀,不久之后与威尔逊家关系甚笃的克拉伦斯 史密斯被发现自杀身亡,两家人的秘密被牵扯了出来:劳埃德与克拉伦斯本是一对两肋插刀的好友,结果劳埃德却与克拉伦斯的妻子菲恩出轨。菲恩提出与克拉伦斯离婚,并赢了官司。受到挚友、妻子和法律多重伤害的克拉伦斯终于忍无可忍……
这个故事的叙述者带有作者麦克斯韦尔的影子,是本书的另一条线索。母亲早逝后内向的他搬来农场附近,成了杀人者克拉伦斯的儿子克莱塔斯的朋友。一直充当叙述者保护人的克莱塔斯目睹了父母的悲剧后深受打击,突然不再与叙述者来往,即使两人在芝加哥同所中学重逢都再也没有说过一句话。几十年后,一直对朋友心怀愧疚的叙述者决定在当年的报纸中寻找这桩往事的线索,从而引出了这本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