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月后,2016年台湾“大选”就将举行,据媒体报道,国民党候选人洪秀柱目前在民调中落后反对党政界人士蔡英文20个百分点。国民党在2000年台湾领导人选举中失去执政权后,又一次面临危机。
掌握庞大政治经济资源,曾创台湾“经济奇迹”的国民党,为何一夕之间失掉了台湾50余年的执政权?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民众对国民党政权失望之极,最终选票抛弃了国民党……
本策划摘自《国民党下台内幕》,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搜狐读书特别制作。
01 历史的伤痕:“2·28事件”及“白色恐怖” 国民党执政失民心
“2·28事件”是台湾民众反对国民党反动政权腐败统治的一种自发性的群众反抗事件,属于当时全国各省市反对国民党残暴统治、反对内战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次人民民主自治运动,其主要要求是打倒贪污腐败,进行政治改革,实行地方自治。但是国民党当局却给这个事件戴上“企图颠覆政府、夺取政权,背叛国家”的叛乱罪名,进行残酷的镇压,它给台湾同胞心灵上造成的伤害是深远的。
“2·28事件”后,台湾地方势力元气大伤,已不可能再向国民党挑战,但国民党的形象也在台湾民众中破坏殆尽。台湾同胞的心底,自此深深埋下了仇恨的种子,这也成为威胁国民党对台统治的最大内在因素。
50、60年代对台湾而言是一个残酷、苍凉、荒漠的年代。在国民党实行“白色恐怖”统治下,许多人遭受不白之冤,许多人被抓、被判刑、被枪决。据不完全统计,1949-1952年,被当局以“匪谍”、共党人员名义枪毙的达4000人左右,而被以同罪判处有期、无期徒刑者有8000到10000人,至于被秘密处决者则无从统计。1993年,在台北六张犁公墓附近,就发现163座当年在“白色恐怖”下被杀害者的坟墓。台湾《中国时报》于1995年2月27日所刊登的《回顾50年代“白色恐怖”》一文指出,在国民党败退台湾后的前10年的政治清查中,历史学者估计约有5万人被捕,被定罪的约在1万人以上,被枪决的合计4000人左右。“白色恐怖”造成成千上万的冤案,许多优秀青年和抗日一代的台湾人惨遭迫害。“白色恐怖”造成了这样的可悲结局:“人性被扭曲,互不信任的人际关系和阳奉阴违的社会风气,很快蔓延到台湾整个社会。另一方面,奉承和追随得势的人则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也强化了国民党专制独裁的政治体制和台湾社会的矛盾,加深了台湾民众对国民党的不满与仇恨。
国民党当局在台湾进行经济建设时,由于过于注重工业的发展而忽视、牺牲了农民的利益,使得以工商业、服务业为主的北部地区经济较为发达,而以农业为主的南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从而引来南部民众的强烈不满,这也是中南部地区后来演变成民进党的“票仓”,而国民党在南部的支持度日渐降低的原因之一。
02 蒋经国改革:允许党外势力存在 民进党解严前成立
国民党专制、蒋介石独裁、“白色恐怖”的延续,必然引起民众对蒋介石和台北当局更大的仇恨;自由主义运动的表现,必然使得社会各界对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和独裁政治,进行以“否定现有体制”为主体内容的思考。台湾的政治演变也进入更大的波动时期,以蒋经国主导的“革新保台”为标志,党外运动全面兴起,国民党在台湾的一党专制开始动摇。
1975年4月5日晚,蒋介石走完了人生之路,终年89岁。5月20日,蒋经国宣誓就职。至此,蒋经国完成全面接班,成为蒋家王朝的第二代、也是末代传人。蒋经国的接班成功,使得国民党政权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面对社会议政热潮,国民党当局为了维持统治和改善形象,喊出“革新保台”的口号,蒋经国推出“新政”。确切地说,蒋经国的“新政”并非坏事,但在陋习太深的台湾政坛,弊政难以根除,致使行政革新的动机与效果相差太大。
蒋经国“政治新政”的另一重要标志就是允许“党外势力”的存在。党外势力是在台湾特定政治条件下产生的政治势力,在过去长达20余年的过程中,一直是处于有活动无组织、有声音无力量的状态。台湾的政治反对派,自70年代中期起被称为“党外势力”。它的出现,对国民党的一党专制不断产生重大冲击。
蒋经国在官方场合公开表态,断言在自己身后结束蒋家王朝,放弃蒋家独裁,排除军人干政的可能性。并且对死抱不放的国民党一党专制,也提出修补计划,表示要沿着“宪政道路”走下去。作为与之讲话相配合的是,他于次年2月把蒋孝武外放新加坡。
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蒋经国主导的政治革新的再次启动。1986年3月,蒋经国主持召开国民党十二届三中全会,决议“要以党的革新带动全面革新”。蒋经国推动全面革新,但他所设想的“民主政治”和真正的民主还有相当距离,它只是资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而已。所以蒋经国在强调“革新”的同时,又强调国民党的一党专制不能变,偏安政权的“法统”不能变,反共基本“国策”不能变,“临时条款”和“宪法”不能变,“复国建国”的目标不能变。并且警告党外势力说:“政治应求容忍,法制则不假宽容”。人们不难看出在“五不变”的限制下,他的革新内容将会大打折扣。
1986年11月10日,作为台湾戒严期间第一个政治反对党——民进党在台北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民进党的成立,标志着党外政治反对派有了政治中心,党外势力正式以政党的力量登上台湾政治舞台,国民党对此采取了容忍的态度。
7月14日,由“总统”蒋经国正式签署发表,宣布将从7月15日零点起在台湾地区“解严”。可以称之为世界戒严之最的、持续38年的“戒严令”的撤销,成为国民党政治改革的高潮。台湾结束“戒严”,或多或少增加了各界社会人士参政、问政、议政的机会,可以不受党禁、报禁、集会游行的限制,争取提高各自的政治地位。岛内政局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03 “党主席”的阴谋:故意分裂国民党 扶持民进党执政
李登辉把国民党视为“外来政权”,上台之后就开始了削弱国民党、乃至让国民党下台的阴谋,终于在2000年3月18日的选举中变成事实,国民党候选人连战败于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之手,国民党成为在野党。
坚持要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李登辉出生在中国,却要把中国的台湾地区分裂出去。国民党让他当上党主席,他却一直在进行破坏活动。他是一个接受日本教育、深受日本军国主义影响的人。李登辉先是在日本控制下的学校学习,后是在日本京都大学学习,基本接受的是日本教育。正如他在与司马辽太郎对谈时承认他“22岁以前是日本人”。他具有强烈的“皇民化意识”。
李登辉主政后,同时三面出击。一是在党内清理异己,压制不同意见,把非主流派的势力和影响压缩到最小限度。二是在两岸关系上,一边发展两岸各种交流,一边强调“分裂、分治”,凸显台湾的“政治实体”,走向国际争取“实质独立地位”,在背离一个中国原则道路上越走越远。三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全力扭转蒋家父子式的专制统治,仿效西方政治体制重组台湾地区的政治结构。在这一场由“专制政治”向“多元政治”的演变中,岛内的政治体制发生重大转变。然而,民进党的实力增长,实际上是在李登辉的配合下实现的。李登辉打击党内异己,与民进党勾结,推动“独台”政策,让民进党得以坐大。
被李登辉在1993年10月3日称为“服务好、东西好、信用好”的“三好国民党”,由于这位“新老板”不择一切手段巩固权力和推行“本土化”路线,引起党内激烈斗争,最后导致国民党这个“百年老店”不可避免地走向分裂,蒋家父子时期的一个国民党,变成了“四个政党”。,李登辉与主流派以“不喜欢这个党的人可以离开”,鼓励非主流派出走,不在乎出现分裂,分裂国民党正是他的既定目标。
国民党在李登辉出任党主席后一次次地分裂,以致失去执政权,对国民党的发展造成重大伤害,让国民党陷入深重的危机之中。
04 权力腐败:李登辉执掌台湾12年 穷酸公务员变身亿万富翁
国民党统治下的台湾,尤其是李登辉上台后,台湾政治腐败日趋严重,权势阶层不仅进行各种幕后的金钱利益交换,甚至以手中的权力公然牟取私利,台湾官场种种腐败丑行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国民党曾因腐败而失去大陆,也因腐败失去了在台湾长达50余年的执政权。
1989年2月号台湾《时代杂志》以“国会议员的金钱游戏”为题,揭露台湾“立法委员”的50种“捞钱术”。台湾《工商时报》发表社论指出,“国会议员滥用职权,胡作非为,每年从国库攫取的利益,数以千亿台币计算。这种令人发指的恶行如果不设法加以遏止,不仅台湾经济发展的根基受损,好不容易建立的民主制度恐将难以持久”。
台湾行政官员的薪水收入偏高,不断引起社会各界的不满与广泛争议。以1996年为例,台湾“总统”的年薪为1076万元新台币,远高于美国总统550万元新台币、日本内阁总理660万元新台币、法国总统276万元新台币与英国首相230万元新台币的水准。
台湾这些行政首长除正常的薪水外,还有其他补贴与费用。尤其是“特别费”或“特支费”成为台湾官场一种特权。目前一年政府的特别预算高达五六亿元,一次领取,全部免税,其中有一半不必有报销单据,可以说“随便使用”。民意代表与官员的各种兼职灰色收入与不正当收入,不亚于合法取得的收入,因此台湾的权势阶层大多富有,拥有巨额财富或豪宅的官员十分普遍。
李登辉当政12年,已从早期一个寒酸的公务员变成一个亿万富翁,拥有巨额财产。李登辉有多处数千万元至上亿的别墅,有多张值数百万的高尔夫球证,分别持有数千万元的股票与存款,而尚未公开的更不知有多少。2000年1月30日,新党“总统”参选人李敖举行记者会,公开指称,他手里握有一份密件,李登辉在瑞士银行有一个秘密账户,存款高达6000万元新台币。
由此不难发现,台湾权势阶层个个高官厚禄,以合法与不正当手段为自己牟取利益。特别是身为台湾领导人与国民党主席的李登辉从昔日一个穷书生变为亿万富翁,而且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在海外有秘密账户与下台后的优厚待遇,让人民看清了执政的国民党权势阶层腐败到了极点,已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终于在2000年用选票抛弃了国民党。
05 黑金政治:国民党与黑道勾结 马英九因扫黑过度被革职
国民党失去政权的一个重要背景是国民党在台湾执政后期,尤其是李登辉执政时期,为了巩固政权及选举需要,纵容与利用黑社会势力,让其逐渐坐大,纷纷步入政坛,从而出现了所谓的“黑道治乡”、“黑道治县”与“黑道治国”现象,形成典型的黑道势力与政权结合的黑金政治结构,极大的损害了国民党的形象,引起了人民群众对国民党的强烈不满,终于让国民党丢掉了政权。
国民党依靠黑社会势力打天下,利用黑社会势力维护政权与统治,不是退居台湾后才出现,在历史上就一直存在。在大陆时期,蒋介石不仅曾加入了帮会组织青帮,而且为了篡夺革命政权,与上海黑社会势力勾结,于1927年在上海发动“4·12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夺取革命政权。此后,蒋介石统治集团一直无法割断与黑社会的关系,也不断依靠黑社会势力与地方军阀维持统治。
李登辉执政后,在民进党的挑战与选举压力下,不是进行制度更新,不是对党的运作进行改革,而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利用一切力量,特别是利用黑社会势力参选,以巩固政权,于是黑道纷纷步入政坛,成为政权体系的一部分,黑金政治一发不可收拾。台湾黑道入主政坛形成一套黑道漂白模式,即“先当兄弟,再当议员”。这些道上兄弟通常采取的办法就是:运用地方势力帮助国民党进行选举,以维持国民党的执政地位;国民党则提名协助选举有“功”的黑道兄弟竞选民意代表,于是一大批有黑道背景的人纷纷进入政坛。
黑道人物出钱出力支持国民党候选人或其他政治人物,当然是希望有所回报,不仅希望能得到各种经济利益如工程承包、经营企业,而且一旦兄弟犯案出事,以便有这些达官贵人能为自己说情护航,保护自己,或者重刑轻判,轻刑不判。这才是黑道与政治人物相互利用关系的本质所在,也是黑金政治共生结构存在的条件。
黑道介入政治,不断引来社会各界的批评与谴责。但国民党主席李登辉等国民党官员竟然理直气壮地为黑道辩护。李登辉竟称,“黑道古今中外都有,不独台湾才有,社会自由化了,各种力量都可出来。”还有一些国民党高层人物讲:“黑道都是爱国的,没有黑道就没有中华民国。”正因为如此,黑道才如此横行,才堂而皇之地进入政坛。无怪乎台湾黑道如此明目张胆,有“总统”大人护驾与支持,谁还能制服黑道?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台湾受人尊敬的台湾“司法部长”马英九因扫黑过度而被李登辉革了职,前“法务部长”廖正豪黯然离开政坛。这更让民众对国民党政权失去信心,国民党已是不会改变也无力改变黑金政治现状的,似乎只有抛弃令民众失望的国民党政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