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古拉格群岛》:20世纪最悲怆的史诗

时间:2015-09-24 08:12   来源:凤凰读书

  经过三年多的精心编校,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被誉为“俄罗斯的良知”的著名作家索尔仁尼琴一生最重要的代表作《古拉格群岛》近日由群众出版社首次在中国大陆公开出版。

  所谓“古拉格”,即“劳动改造营管理总局”,是苏联劳改制度的象征。从1918年到1956年,那些分散在苏联广袤大地上的各个劳改营像“群岛”一般构成了这个国家的“第二领土”。本书以“群岛居民”的苦难经历为线索,同时穿插了苏联劳改制度发展史中的大量资料,结构宏大,卷帙浩繁。本书由作者的个人经历,以及227人的故事、回忆、报告、书信、证词等组成,同时引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法律文书。全书共分七个部分:一、监狱工业;二、永恒的运动;三、劳动消灭营;四、灵魂与铁丝网;五、苦役刑;六、流放;七、斯大林死后。书中既有激昂的控诉、愤怒的呐喊,又有尖锐的嘲讽、深切的诉说,是一部深刻理解苏联政治体制的非常重要的参考著作。

  《古拉格群岛》是历史,也是对历史的解释。这种解释一开始就让许多人震惊不已。俄罗斯总统普京说过:一个不能正视自身历史和深重苦难的民族,是不会有未来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古拉格群岛》是一部不可不读的俄罗斯以及整个人类的命运之书,是一部记述苦难历程、拷问人性和灵魂的煌煌巨著,更是一部关于信仰与希望、在最艰辛的岁月里探索真理和救赎之路的伟大史诗!难怪有学者用“20世纪最悲怆的史诗”来形容这部书。

  它是一部文学书,在近乎白描的叙述中,让我们听到了一个作家、一个文学大师在痛苦中的呐喊和抗争!它又是一部历史书,在真实记录的语境中,为我们披露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场景,从而让人们能够更加清醒、理智地观照现实和未来!

  本书作者亚历山大 索尔仁尼琴1918年生于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市。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应征入伍,曾任大尉炮兵连长,两次立功受奖。1962年11月,经赫鲁晓夫亲自批准,处女作、中篇小说《伊凡 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在《新世界》杂志上刊出。1968年完成长篇小说《第一圈》及《癌症楼》并在西欧发表。1969年被开除出苏联作家协会。197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73年12月,索尔仁尼琴在巴黎出版了《古拉格群岛》。1974年2月12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宣布剥夺他的苏联国籍,把他驱逐出境。1989年,苏联作协书记处接受《新世界》杂志社和苏联作家出版社的倡议,撤销作协书记处于1969年11月5日批准的把索尔仁尼琴开除出苏联作协的“不公正的、与社会主义民主原则相抵触的决定”。1994年,应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的邀请,索尔仁尼琴回到了俄罗斯。2007年,接受了普京亲自颁发的国家级奖章。2008年8月3日深夜,索尔仁尼琴由于心力衰竭在莫斯科逝世,享年89岁。

  该书作者索尔仁尼琴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苏联和俄罗斯“持不同政见”的代表,正如他在论文学的力量时所说:“一句真话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我相信,在这生死关头,文学有力量做到:帮助人们去识破并抵制阴谋家们及其所企图强制我们接受的一切。”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曾无奈地说,索尔仁尼琴的笔是受上帝指挥的。索尔仁尼琴也说过,他的政治激情是与生俱来的,但这种激情是蕴于文学之中、之后、之下的。

  这部如今已享誉世界的名著,自1973年出版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想读却读不到它。此次公开出版,意在让更多的人读到这部名著,让更多的人更加直接地了解那段历史,以更理性和更客观的态度对它进行分析和评价。

编辑:杨永青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