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著名思想家理查德 桑内特最新作品
《小王子》、《追风筝的人》、《公共人的衰落》译者李继宏精心翻译
一部叙事宏阔、视角独特的社会学、文化史作品

作者:理查德 桑内特
译者:李继宏
ISBN:978-7-5327-6996-4/C 064
出版时间:2015年7月
字数:239千
开本:32
装帧:平装
定价:45
上架建议:社会学、文化史
【作者简介】
理查德 桑内特(Richard Sennett),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和思想家,曾任纽约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目前担任剑桥大学社会学系杰出访问教授,因其在社会学、城市规划研究等方面的杰出贡献,屡获黑格尔奖、斯宾诺莎奖、格尔达 亨克尔奖和特森诺奖等国际奖项。他的主要著作有:《19世纪的城市》(1969)、《阶级中隐藏的伤害》(1972)、《眼睛的良心》(1990)、《公共人的衰落》(1976)、《肉体与石头——西方文明中的身体与城市》(1994)、《不平等世界的尊敬》(2003)、《新资本主义的文化》(2006),以及三部小说。
【译者简介】
李继宏,200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系,其学术论文见于《社会学研究》、《人文杂志》、《广东社会科学》等刊物,另译有《小王子》、《与神对话》、《瓦尔登湖》、《追风筝的人》等各种体裁的图书三十余部,曾任英国伯明翰大学莎士比亚研究所访问学者,目前担任加州大学尔湾校区(UC Irvine)英文系客座研究员。
【内容简介】
《匠人》要探讨的是一种基本的人性冲动:纯粹为了把事情做好而好好工作的欲望。尽管匠人这个词让人联想到一种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而消失的生活方式,桑内特却认为,匠人的领域远远大于熟练手工劳动的范围;今天的程序员、医生、父母和公民都需要了解匠人精神的价值所在。
本书堪称作者的巅峰巨著,这位当代顶尖的公共知识分子在书中探讨了过去和现在的匠人的工作;他把身体劳动和伦理道德联系起来,他质疑当今公认的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
理查德 桑内特在《匠人》中跨越了时空,从古罗马的制砖工人到文艺复兴时期的金匠,从巴黎的印刷社到伦敦的工厂,都是他笔下探讨的对象。历史在实践和理论、技艺和表达、匠人与艺术家、制造者与使用者之间划下了一道错误的界线;现代社会仍然没有摆脱这种历史遗存的折磨。但从前那些匠人的生活和他们的匠艺也揭示了一些使用工具、安排工作和思考材料的方法,进而为我们如何利用技能来指导生活提供了各种可行的方案。
亮点:
1.叙事宏阔、视角独特的社会学、文化史作品
2.当代西方著名思想家,黑格尔奖、斯宾诺莎奖、特森诺奖得主,剑桥大学社会学系荣誉教授理查德 桑内特最新力作
3.《小王子》、《与神对话》、《追风筝的人》和《公共人的衰落》译者李继宏精心翻译
【精彩书摘】
一种持续的叙事
也许路斯和维特根斯坦最大的区别在于,阿道夫 路斯拥有一个工作的故事;每个建筑项目都是他生命中的一章。维特根斯坦缺乏这类叙事;他修建的楼房更像是一盘定输赢的赌局,感到失望之后,终身再也没有染指建筑业。这种区别指向痴迷更具积极意义的一面:驱使人们去制造大量的东西。
马克斯 韦伯将这种持续的叙事称为“志业”。韦伯用来指志业的是Beruf,这个单词在德文中有两层含义:知识和技能的渐进累积,以及一种越来越强的信念,就是觉得某样事情是自己命中注定的事业。
志业的观念扎根于宗教。在早期的基督教神学里,志业外在于自我,是神职人员感受到上帝的召唤而做出的选择。就像奥古斯丁皈依的情况那样,一旦这种召唤得到了回应,信徒回头看的时候,就会觉得他或者她无法从事别的工作,只能终身为上帝效劳。和印度教不一样的是,基督教的志业是不能世袭的;个体必须根据自己的自由意志去回应召唤。现在基督教福音派成年信徒的“皈依基督的决定”依然有这种二元属性 —决定和命运合二为一。
尽管自己对科学志业做出了理想化的描述,马克斯 韦伯其实很清楚志业的宗教基础在凡俗的世界中也有所反映。一个领袖,基督也好,拿破仑也好,能够让其拥趸恍然大悟,看到一条值得追随的道路;卡里斯玛式的领袖确实起到了激励的作用,为别人提供了志向。科学的志业则与此不同,它应当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做的都是一些训练有素的小事,比如说做实验,推而广之的话,练习音乐也可以算在内,并且这些小事都没有什么重大的人生意义。人们无须接受良好的教育也能追随基督或者拿破仑,但在科学志业里,这方面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拥有良好的素养,也就是说,只有年轻时接受过良好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一个人才能够在成年后积极地、持续地从事学术活动。
“不知餍足”和“痴迷”在这种健康的志业里似乎没有一席之地。其实倒不如说时间能够化解它们的害处。几年前,社会学家杰里米 西布鲁克访问过莱恩 格林汉姆,他是个年老的皮革工匠,生活在英格兰北部。他在年轻时学会了如何处理山羊皮,以便用于装订书籍和制作手袋;格林汉姆像他父亲和祖父那样,将毕生都奉献给这门精细复杂的手艺。他的家庭生活,乃至他的日常习惯,都是按照这份工作的时间节奏展开的。比如说他不吸烟,“因为吸烟会影响你的耐力”,他做各种运动,为的是保持能够胜任这份工作的身材。他对待工作的态度也许是迫切的、痴迷的,但和那些争吵不休的HIV研究人员不同。他稳定地为他的人生增添价值。
不过格林汉姆对这个世界也不是很满意。虽然他知道自己已经过得很好,但在访谈中,格林汉姆表达了很多忧虑。在英国,手工装订图书的成本太高了,他的公司无法继续从事这项业务;如今这门手艺在印度很兴旺。“我爷爷会觉得伤心的,这门手艺的历史很悠久,是世世代代的心血结晶,却再也不能够传下去。”但他依然卖力地工作着;他是个很好的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