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档案中的虚构》新书发布 讲述档案中个的故事与历史

时间:2015-06-25 09:12   来源:凤凰读书

  2015年6月19日,首都师范大学全球史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出版社共同举办的北大博雅讲坛读书沙龙“档案 故事 历史——新文化史三人谈暨《档案中的虚构》新书发布会”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本次读书沙龙为北大博雅讲坛系列之一,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岳秀坤主持,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北成、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程美宝,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所研究员俞金尧出席并参与讨论。

  《档案中的虚构》为北京大学出版社近年陆续推出的“历史—人类学译丛”中最新的一种,以16世纪司法档案中的一种特殊文献——赦罪书(pardon tales)——为主题,分析其制度运作、讲述者、书写者、审阅者的种种表现,求赦故事的叙事结构和技巧,以及其中女性的声音等等。自80年代出版以来,本书被学界公认为新文化史研究中“非同凡响的典范”,“展示了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创造力的历史学家是如何从事历史研究和写作的”。作者娜塔莉 泽蒙 戴维斯(Natalie Zemon Davis)生于1928年,目前仍活跃于历史学界,任普林斯顿大学Henri Charles Lea荣休教授,兼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历史系教授,著作等身,其另一部名著《马丁 盖尔归来》亦收入“历史—人类学译丛”,颇受学界好评。

  本次活动围绕“档案与历史”“故事与历史”“新文化史的可能性”等几个主题展开。刘北成教授从《档案中的虚构》一书出发,详细论述了“故事的讲述”(storytelling)和“故事的讲述者”(storyteller)之起源,及其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历史学家中重新获得的重要意义,认为体现了当时从“科学的”历史学转而注意到历史的文学维度这一学术思潮上的重大转向。刘教授指出,作为新文化史的旗手人物、一个杰出的“故事的讲述者”,本书作者娜塔莉 戴维斯尤其擅长发掘档案和文献中的故事,并进而“制造”新的故事,为历史研究在一个崭新的层面上展开提供了启迪和借鉴。

  程美宝教授介绍了英国家庭史大家劳伦斯 斯通(Lawrence Stone)的一篇划时代的文章《叙述史的复兴》(The Revival of Narration)与《档案中的虚构》面世的学术背景,进而提出,“档案”是历史研究的前提,但这本书提醒历史研究者,在运用档案之时需要对其背后的“制度”“文体”“结构”“目的”等有所察觉,在“事实性”的内容之外,为档案研究和分析引入“虚构性”和“文学性”的新认识。

  俞金尧教授谈到语言学转向为历史研究者带来的新思考,认为无论是历史学家的著述还是其研究对象,以及档案等研究资料,都藉由语言来表述,不可避免地具有主观性。因此历史研究中需要分析文本形成的过程,并将其置于时代背景下解读。这也是《档案中的虚构》为我们提供的重要启示。

  历史—人类学、微观史、科技文化史、作为史料的图像等等与新文化史相关的诸多问题也在本次活动得到深入讨论。三位学者一致同意,新文化史内涵丰富而广泛,其兴起也并非旨在取代既有史学流派,而是尝试提供多样化的方法和视角,使历史研究和写作呈现百花齐放的景象。

编辑:杨永青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