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斯大林格勒1942:纪实展现近代史最血腥战役

时间:2015-04-26 09:58   来源:搜狐读书频道

  “狼人”总部位于文尼察城的北部,是一所由木头搭建的隐藏在松林中的宽敞小屋,而用来迷惑敌人的“元首房间”被搭建在一所私人庭院里。在敌人领土上的希特勒疑心颇重,他还命令人搭建了一所混凝土结构的掩体,以防万一。希特勒的警卫员——拉滕胡贝在战后接受SMERSH的审问时向他们描述了文尼察的安全防备措施,对希特勒的每个细节都十分着迷的斯大林,要求SMERSH的头目阿巴库莫夫给他一份详细的审问报告。

  负责服侍元首的生活起居和负责保证元首安全的每个细节都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了拜占庭式的王室生活。在希特勒进屋之前,盖世太保们会搜查墙壁中是否装有窃听器和爆炸物。由德国园艺公司塞登斯拜尼尔(Zeidenspiner)设计,并由托德组织修建的蔬菜园是专供希特勒一人使用的。希特勒的私人厨师长豪普茨特姆佛伦·法特尔每天必须亲自去挑选蔬菜,任何被厨师长选中专供希特勒食用的蔬菜都必须在一个专门的快递员的监督下挖出,并且由他直接送往厨房。在烹调之前,所有食物必须通过严格的化学分析,并且在放入希特勒的菜盘之前,都要先由专门的试食侍从品尝。专供给希特勒的水一天之内也要被检查好几次,矿泉水在快递员的监督下被装入瓶子,然后直接送给希特勒。甚至是洗干净的衣服,在拿给希特勒穿之前,都要用X射线检查,以确保没有任何爆炸物隐藏其中。掩体外随时准备着足够的氧气罐,因为希特勒害怕敌人会用毒气来攻击他的掩体。盖世太保亲自监督保管这些氧气罐,并且定时对他们进行检查。

  7月中下旬,元首在文尼察总部停留的时候正赶上天气十分炎热,室外温度接近40摄氏度。希特勒大汗淋漓,感到非常的不舒适,尤其是当他想到向罗斯托夫进军的时候,更是坐立不安。希特勒再也没有等待的耐心了,他不停地催促哈尔德加快计划实施的步伐。7月23日,在元首第45号命令中,希特勒修改了“蓝色行动”计划,因为他确信红军已经处于崩溃瓦解的最后边缘了。“在持续三周多的战役之后,南部侧翼军已经成功地按照我的计划开辟了东方战线。我们已经成功地将敌人包围起来,敌人的军事力量大为削减,我们的军队已经成功地到达了更远处的顿河河岸。”

  希特勒完全忽视了构成战争整体的各个部分的前后关联性,现在,他决定一次性地达到自己的最终目标。第6集团军必须攻占斯大林格勒——他不再满足原来仅仅推进到伏尔加河,然后摧毁那里的军工厂的计划——然后保卢斯将被命令派遣他的摩托化部队沿着顿河到达里海上的阿斯特拉罕;陆军元帅李斯特指挥的A集团军群将被调遣,去夺取从黑海一直到高加索山脉的所有东方海岸线。

  在接到这个命令两天后,李斯特仍旧不相信元首会下达这样的命令。他唯一能想到的是,也许希特勒得到了更可靠的信息,红军已经完全处于崩溃瓦解的边缘,而这个信息还没有传达给各个指挥部。军队的指挥官们也听说,曼施泰因的第11集团军已经成功地攻占了克里木半岛,并且正在前往列宁格勒前线的路上,而“大德意志”师和党卫队警卫旗队的装甲精锐部队已经被调遣回了法国。“一直以来对敌人潜能太过低估的看法,”哈尔德在他的日记中写道,“逐渐显示出了其中的荒唐性,并且变成了一个非常危险的因素。”

  希特勒极力让他的同盟者们相信,自己会是这次危险赌博的最终胜利者,以求得到轴心国的增援。希特勒的说服能力让整个计划听起来非常具有可实施性,他的演说让人精神振奋——隆美尔嘲讽地称之为“阳光疗法”——他说服了几位将军,最终赞同了他的计划。当希特勒夸大地指称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还有匈牙利第2集团军和意大利第8集团军的时候,这些军队的指挥官们非常清楚,他们自己并未真正地成为过德国军团的一部分,更不用说作为独立的集团军存在了,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足够可以用来抵抗坦克进攻的防御力量。德国将军们也赞同陆军元帅冯·伦德施泰特对“纯粹的国际联盟军队”的评价:“罗马尼亚军官和军士们‘远离战争’,意大利人‘害怕麻烦’,而匈牙利人‘只想着回家’。只有斯洛伐克人和来自罗马尼亚的山区部队非常谦逊,但是将军们却认为他们装备落后,训练不精,完全没有做好为德国国防军而战的准备。”

  尽管显得有点骄傲自大,但是来自多方的资料也证实了陆军元帅伦德施泰特评论的真实性。日记、信件和苏联红军的审讯报告,都向人们清楚地展示了轴心国士兵和军士们的愚蠢和可悲之处。来自匈牙利第一摩托化旅的下士伊什特万·鲍洛格,在6月18日离开布达佩斯铁路站的时候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大地一片沉寂,军号发出哀鸣的声音’指挥着我们冲向‘鲜血浸染的俄罗斯土地’。‘祈求圣母马利亚保佑匈牙利’,‘为我们祈祷,并且保佑我们走出罪恶和灾难吧!阿门’。”三个月后,苏军在顿河河岸找到了这位下士的尸体,从他的身上找到了这篇日记,并送往莫斯科。另外一名匈牙利人在被捕后这样详细地述说着:“士兵们的情绪非常复杂,他们悲伤地踏上征程,他们既害怕俄罗斯大草原带来的死亡,但同时又被必胜的信念鼓舞着。在一些军队训练的过程中,士兵们甚至哼唱着歌曲。士兵和军官们欢快地喝着葡萄酒,没有人知道,等待着他们的真正战争是什么样子的。”

  五天之后,鲍洛格乘坐的火车路过了一些从前的战场。“到处都是苏联坦克碾压过的痕迹。看着这样的场景,我们想到了共产党人正要向匈牙利进攻的说法,这让我们毛骨悚然。感谢上帝,这个行动已经被阻止。我们坚决相信,我们将彻底粉碎共产党进攻欧洲的阴谋,保卫住我们美好的家园。”7月1日,他们在伊万诺夫卡第一次听到了大炮的声音。“德国运输车辆燃烧的残骸随处可见,难道德国军队的庇护神睡着了吗?不管战争的结果会是什么,相信上帝会让好运一直伴随我们的。”

  大多数轴心国的士兵都是应征入伍的,而且他们中的一半都是无知的文盲。在被坦克或者飞机攻击的时候,应该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但是这些轴心国士兵们却对此一无所知。“我们每日的薪酬仅仅够买一升牛奶,”一位被俘的罗马尼亚骑兵中尉说,“而且我们得到的医疗服务就像是从上个世纪流传下来的一样落后。”

  军官们对待士兵的态度并未提升匈牙利军队中士兵们的士气,对轴心国军人的就地处罚是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在没有支队指挥员的准许下,一名士兵擅自去找他的同乡,”鲍洛格下士在他7月3日的日记中这样写道,“军官们原本要立刻吊死他,后来却改变了主意,要他在晚上站八小时的岗作为处罚。但是这名士兵在站完八小时岗后,还是被吊死了,同时被吊死的还有另外三名士兵。我感到非常失望,现在的处境,就好像我们仍旧生活在14世纪一样。”而罗马尼亚士兵们还常常受到军官们的鞭打。1941年夏天,在围攻敖德萨的那个晚上,有9.8万名罗马尼亚人伤亡。这一事件说明,对军队作战能力的训练尺度应该得到更大的加强。只有少数轴心国的军人能够明白,在攻占了比萨拉比亚之后仍然要继续向德涅斯特河东部进军的原因。

  向巴尔干半岛进军的步伐仍旧停留在早期的状态中,军官们原本承诺的事情成了一纸空言,许多士兵对在俄罗斯所能搜刮到的东西感到非常的失望。“不管是德国人还是匈牙利人,劫掠的本性都是完全相同的。”这是他们被俘后在接受NKVD审讯的过程中所暴露出的共同特征。

  直到秋天之前,轴心国军队的软弱性还没有完全暴露出来。当希特勒意识到他们的软弱的时候,一切都已经为时太晚了。当重新审视历史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如果希特勒曾读过列夫·托尔斯泰在1886年写的故事《一个人究竟需要多少土地》,那么他就不会如此偏执地乐观了。这个故事的大概情节是:有一位名字叫帕霍姆的富有农民,曾听人说在伏尔加河对岸的巴什基尔有大片富饶的土地,那时候的人考虑事情还非常单纯,这位农民以为获得这些富饶的土地并非一件难事,而当他最终到达巴什基尔的时候,当地的人们告诉他,只要他付1000卢布,就可以拥有一天的时间,尽情地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环绕行走,而那些他所环绕经过的土地,都将完全属于他。帕霍姆暗自窃喜,他认为这些人真是愚蠢至极。于是他兴高釆烈地开始了自己的圈地运动,他坚信自己可以得到广阔如海的土地。他边走边做记号,他希望所圈的地中包括一个池塘,或者一片种满亚麻的土地。随着太阳的渐渐下落,他感到,如果再不往回走,那他将什么都得不到,于是他奋力往回跑。“我必须得到我所想要的一切,”在跑的过程中,他不断地告诫自己,“为此,我已经倾家荡产了。”可是这个奋力的回跑却杀死了他——当他跑回起点的时候,他累得一头倒下,就再也没有起来——于是人们就将他埋葬在了这个起点。“从头到脚只有六英尺,这就是他所需要的全部土地,”托尔斯泰在故事的结尾做了这样的总结。60年后重演这个故事,唯一不同的是:俄罗斯大草原所埋葬的并非一个人,而是成千上万的人。

编辑:王伟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