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刘慈欣:美国是世界科幻中心 中国科幻市场还没启动

时间:2015-03-16 08:35   来源:北京青年报

  今年2月,美国科幻奇幻协会在其官网上正式公布了2014年“星云奖”入围名单,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英文版《三体》入围长篇小说决选。这是新时期以来首部在美国出版的中国科幻长篇入围“星云奖”,刘慈欣再次创造历史。

  3月6日,美国《纽约客》网络版刊登了该杂志编辑兼撰稿人乔舒亚·罗斯曼对刘慈欣的推荐文章,文章将刘慈欣喻为“中国的阿瑟·克拉克爵士”,盛赞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是对极限问题的哲学思考。

  日前,刘慈欣在京出席由微像文化和《劲漫画》联合主办的“超新星纪元:从小说到漫画”对谈交流会活动,其间接受了北青艺评记者的专访。

  《生活大爆炸》是对高智商人的想当然

  北青报:作为一个科幻作家,我知道您没有微博,也没有微信,您不觉得网上聊天是一件很科幻的事情吗?

  刘慈欣:对啊,问题是它需要时间。像我这岁数要照顾孩子老人,还有工作还要写作,我没有这么多时间。我也会上网,基本处于潜水状态。

  北青报:很多报道都给您贴上“工科男”的标签,您自己认可吗?

  刘慈欣:很认可,十分认可,这不是我给自己贴的标签,我就这么个身份,工科学毕业,出来当工程师,一当30年。

  北青报:大家可能会对工科男有一些刻板印象,比如说不太善言词,不是很浪漫。

  刘慈欣:不错不错,我就是这么个人,很准确。

  北青报:许多人对工科男的印象还来自美剧《生活大爆炸》,您看过吗?

  刘慈欣:我看过一部分。《生活大爆炸》就是纯粹的贴标签了,对高智力人的一种想当然,真正的高智商的人不是那个样子的,绝对不是那种德行那个样子,我不喜欢《生活大爆炸》,感觉太漫画化。

  科幻电影前三名:《太空漫游2001》《星际穿越》《地心引力》

  北青报:您的5部作品都要被改编成电影,特别是《三体》,还没开拍争议就很大。但您好像一点也不担心,还打趣说,“拍比不拍好,谁知道明天地球还有没有呢。”电影您参与编剧了吗?

  刘慈欣:我的职务是电影监制,就是说编剧完成以后,他让你提建议。我觉得电影主要的创作人员还是制片人和导演,一个原著作者不可能在里面起多大作用。

  有人说,科幻是一座金山,你不拍科幻电影就是过金山而空手回,但如果是国内拍,很可能进入了金山拿出一坨屎来。但是我们得去尝试,得先进去看看。

  北青报:按照《三体》现在的影响力,就算拿出一坨屎电影也不会亏本,但要看被骂到什么程度了。

  刘慈欣:这确实是个很严峻的问题,国内科幻观众对我们自己科幻片并没有多少宽容,相反像《星际穿越》这样的电影,我们觉得高大上,但是美国人的反应却平平淡淡,科幻圈的反应也平平淡淡。为什么?因为咱们观众还没见过那种好东西,这个对《三体》来说是很有利的。

  北青报:说说您心目中科幻电影的排名吧。

  刘慈欣:比较经典的还是《太空漫游2001》吧。《星际穿越》我觉得能排到第二或第三吧,《地心引力》也相当好,能和《星际穿越》排到差不多的位置,《地心引力》严格说不是科幻电影,它是一个灾难片,因为它里面都是已有的技术,没有幻想性技术。我很喜欢《地心引力》,就像一首诗,而且很简洁很有力。另外,《黑客帝国》、《盗梦空间》、《银翼杀手》这些都不错,还有很多,这些差别不大,没必要分先后。

  北青报:有人觉得《星际穿越》是对《太空漫游2001》的“抄袭”。

  刘慈欣:说抄袭过了,模仿都不是,它是一个很出色的原创电影,但是《太空漫游2001》对它的影响很大,到处能看到它的影子。我们搞科幻的人一看到那个机器人,马上就想到《2001》那个丰碑了,而且《星际穿越》的结构就是《2001》的结构。《2001》的结构对后来的科幻作品,不管是科幻小说还是科幻电影影响都相当大,那种结构都是从现实出发,经过一段漫长艰苦的旅程上升到一个空灵的境界,这就是《2001》的典型结构。它开创了一个范式,别人很难逃出它这种范式,你很难逃脱它,它的伟大之处就在这里。

编辑:吴晓寒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