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黄观泰40年写诗千篇 坚持“宁可错钱不可错诗”

时间:2015-02-27 08:30   来源:海口晚报

  记者 吴雨倩

  近日,海南省诗文学社举行了成立30周年庆典。诗社1984年成立,由十余人发展至现在将近500人,而诗社主编的《海南诗文学》报在提供海内外诗友创作原地的基础上,也推出了不少优秀的海南诗人群、作家群。

  作为“老人”的诗社副会长的黄观泰感触良多。他说自己不算“诗人”,顶多算是“爱诗的人”,想要在内心空出一片地,仅留给诗歌。

  写诗容易改诗难

  黄观泰写诗近40年,发表的诗作也将近千余篇,在新体诗叫好又叫座的现在,他依旧喜欢“锱铢必较”字字推敲的古体诗。

  在如今这个浮躁的时代,写诗似乎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推敲每个字的含义、提炼每个调的音律。“三更半夜,是我最常起身写诗和修改诗词的时候。”黄观泰笑着说。他说,修改诗词远远比初写诗要困难得多。有些十几年前写的诗词,现今仍旧在修改,斟酌每个诗词对诗意营造的不同意境。“我对自己的要求,也力求像贾岛一样,对使用‘推’还是‘敲’斟酌老半天,只要不是自己最满意的状态,就绝对不让它见人。如果说写好的诗词是自己生出的孩子,那么修改诗词则是像在养育孩子,需要花费更多的心力。”

  宁可错钱不可错诗

  谈起诗词,内敛的黄观泰似乎多了很多话。“宁可错钱,不可错诗。”面对记者的不解,他极其认真地说,丢了钱可以再赚,可是写错了字词,那可是白纸黑字留在历史上的污点,怎么都抹不去。

  40年来,黄观泰对字词“锱铢必较”的脾气周遭的朋友都清楚,在他发表的诗词里,几十年来未找到一个错别字,认真的功夫绝对不输金牌校对。

  大自然是艺术家的灵感和源泉。刚从台湾采风回来的黄观泰说,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此次的采风不仅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多了一层新的认识,更多的是在诗词的创作上增加了许多灵感。他说,文学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却万万不能脱离生活。

编辑:吴晓寒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