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北京图书订货会迟子建冯骥才等名家新书现新意

时间:2015-01-09 14:20   来源:北京晨报

  原标题:名家新书现新意 历史性书写涨粉

  昨天,有出版界“风向标”之称的2015北京图书订货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老馆)开幕,此次订货会展馆面积5万平方米,参展图书50万种。名家新书一向是订货会上的重头戏,迟子建、冯骥才、龚鹏程等名家推出新书,而其新书或采用新写法、或形成新视角,也展现了名家们写作中的创新意识与趋势。

  迟子建

  采用环形链式结构新作

  冯骥才

  写以前没写过的题材

  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冯骥才在订货会上推出6部新作。包括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俄罗斯双城记》、《中国传统村落立档田野调查手册》、《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范本》,中华书局出版的《鬼斧神工——中国历代雕塑藏品集》、《心居清品》以及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泰山挑山工纪事》。

  冯骥才在现场也提到了写作中的新动向,他说,此次出版的书中,包括他以前从未写过也没有出版过的题材。比如《泰山挑山工纪事》,是他听到80后的中国年轻人中几乎都在课本中读过《挑山工》这篇文章,他经过一些调查之后发现确实如此,他后来重新爬了泰山,发现挑山工有些已经40多岁,因为现在很少有人能够去吃这个苦了。然而,山顶上很多石料、木料以及缆车需要的构件,都是挑山工给挑上去的,而历史上对他们少有记载,于是他在这本书中书写了挑山工的口述史。

  龚鹏程

  讲述有文化的文学课

  著名学者龚鹏程在订货会上携手中华书局推出了《有文化的文学课》和《有知识的文学课》。据介绍,龚鹏程曾任淡江大学文学院院长等职,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在书中,龚鹏程打破了一般讲文学,要么赏析作品,要么探究作者的范式,摒弃了以时间脉络、以西方文学理论来解析文学的方法,力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建立古典的文学传统。《有文化的文学课》从文学与儒家、与道家、与佛家、与经学、与史学、与子学、与书法、与绘画、与音乐、与武侠、与社会、与国家、与时代、与地域、与读者横向角度看文学。《有知识的文学课》则是从文学与天文、与岁时、与地理、与饮、与食、与衣、与住、与行、与草、与木、与鸟、与兽、与虫、与鱼的横向角度看文学,亦是在古人的生活领域看文学。

  ■相关新闻

  贾平凹《老生》获好书奖

  笛安《南方有令秧》获“人气奖”

  蔡崇达《皮囊》获 “新人奖”

  昨天,在图书订货会上,由新浪阅读编辑部、专家评委与广大网友共同参与的“2014年度新浪中国好书榜·年度十大好书”揭晓。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贾平凹作品《老生》拔得头筹。其它入选十大好书的作品分别是《耳语者》、《惜别》、《桃花井》、《大河湾》、《一个戴灰帽子的人》、《耶路撒冷》、《植物的记忆与藏书乐》、《21世纪资本论》、《采绿》。此外,此次好书榜特别设立了“年度人气奖”和“年度新人奖”。其中,“人气奖”根据网友投票产生,笛安作品《南方有令秧》以将近14000票数居首位。“新人奖”则颁给了《皮囊》的作者蔡崇达。

  观察2014年图书,多部具有历史性书写的作品受到读者欢迎。贾平凹新作《老生》,用解读《山海经》的方式来推进历史,在乡俚野史与古典传奇的交织中,以最中国的方式来记录百年的中国史;另外还有《耳语者》、《大河湾》及“70”后作家徐则臣六年磨一剑的力作《耶路撒冷》,都以其厚重的篇幅,试图把握住瞬息万变的时代光景,并以文学化的语言讲述时代与人的复杂体验。

  晨报记者 刘婷

编辑:李丹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