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信忠

《我们台湾这些年》出续集,作者廖信忠接受专访
细节之中观台湾
“关于真正的台湾,你又了解多少?”这是台湾青年廖信忠常常问大陆朋友的问题。回答是吴宗宪的综艺节目?是繁体字和竖排出版物?还是康师傅方便面和旺旺牛奶?
而廖信忠将这些问题的回答写成了一本书,书名叫做《我们台湾这些年》。这本书于2009年出版,成为当年度各大图书排
行榜销售冠军。《新京报》书评周刊甚至这样评论:我们了解台湾吗?看了这本书,才会了解真正的台湾。
5年后,《我们台湾这些年2》问世。作者廖信忠坦言,这几十年来,台湾和大陆联络沟通日益紧密,不少读者通过《我们台湾这些年》读到了自己的生活。12月8日,本报记者通过邮件专访了廖信忠。
1977年出生于台湾,毕业于东吴大学,现定居上海。
一直以来,台湾渐渐成了大陆人眼中的台湾,形象中有杜撰与臆想的成分。
5年前,台湾“70后”青年廖信忠通过天涯社区发表了一个帖子,讲述了30多年来,他在台湾的成长经历。随着日渐更新,每天均有逾万名网友跟帖,讨论两岸相关话题。随即,集结成《我们台湾这些年》,在大陆书市掀起一股了解台湾、读懂台湾的狂潮。
学者、《凤凰周刊》主编师永刚评价,《我们台湾这些年》的出版是两岸普通民众交流的一个契机,使两岸之间的更多目光投向普通百姓们真实的日常生活。
从《我们台湾这些年》到《我们台湾这些年2》,作者廖信忠一直在讲一些生活中的小片段和经历,从这些八卦中,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台湾的真实生活。
《我们台湾这些年2》是这本畅销书的延续。之所以暌违5年才出版,因为廖信忠做了很多素材收集工作,包括采访退休老兵,生活在台湾的本省人和外省人等。
细节和亲民,是续集的特色。譬如很多人熟悉的永和豆浆,在《我们台湾这些年2》中,廖信忠介绍了其流行的始末。上世纪50年代,一群来自大陆的北方人,为求谋生便在台湾永和地区卖起了豆浆。起先,台湾本省人不太接受,因而很长时间经营惨淡。
后来,台湾棒球在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在台湾地区掀起了一股熬夜看转播的热潮。因为时差,比赛结束后几乎临近半夜或清晨,在此时段,只有永和的豆浆店供应早餐,大伙儿便相约一起去吃早餐。如此,永和豆浆便风靡台湾,进而也转向大陆经营。
廖信忠借助此书,消除了很多人过去对台湾一些不切实际的想象。“有些读者可能会说,台湾承袭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实际上我觉得,台湾就是一个很普通的社会,它发展到现在,只是一个地区的社会境况该有的样子,没有特别好,也没有特别坏。”回复邮件里,廖信忠如是慨叹。
正如豆瓣读书用户“张佳玮”评论《我们台湾这些年》系列,“不偏不倚有时并不是那么难的事,如果只讲个人自己的经验、自己的所见所闻,是不是反而会无意间,成为最忠实的历史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