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严歌苓:张爱玲只有一个 我怎么可能像张爱玲?

时间:2014-11-28 08:41   来源:广州日报

严歌苓:张爱玲只有一个 我怎么可能像张爱玲?

  严歌苓

严歌苓:张爱玲只有一个 我怎么可能像张爱玲?

  《四十九日·祭》中,宋佳饰玉墨。

  《四十九日·祭》跟电影版相比是“拓宽”不是“注水”

  作为《金陵十三钗》的电视剧版,《四十九日·祭》将于12月1日登陆湖南卫视。此剧编剧兼原著小说的作者、著名旅美作家严歌苓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最愉悦的一次作品呈现。”谈及《四十九日·祭》的作品风格,严歌苓坦言,其既没有套用以往抗战剧的残酷搏杀,也没有重复电影版“十三钗”的苦难叙事,而是秉持严肃的历史观,拒绝市场绑架,对历史及人性做出更深层次的解读与呈现,“不管是写小说,还是创作剧本,只要是自己的文字,我都会有种偏执,保持着内心的小清高。娱乐化、商业化根本改变不了我。”

  至于把电影版变成电视剧版,严歌苓认为绝对不会让大家觉得“注水”,“《金陵十三钗》的拓宽空间是非常大的,因为我之前写的是教堂里面,现在则拓宽到整个南京城。”

  文/广州日报记者 莫斯其格

  “剧版‘十三钗’

  更接近原著,

  用了更多的史料”

  广州日报:您是知名作家,想要改编您作品或找您写剧本的人很多。但写完电影版后,您为什么还要重写这个戏?

  严歌苓:电影的长度和篇幅受到限制,不能把南京大屠杀六个星期前前后后的故事全部反映出来。我想尽量表达一个完整的前史与后史,希望能将手头上掌握的历史资料全部写进去,电视剧的改编可能更接近小说的描述。另外,我觉得一个故事可以从很多角度来写,不必拘泥于讲故事的方式或形式,只要它足够好听、好看、有启发意义就可以了。

  广州日报:您觉得《四十九日·祭》的突破在哪里?

  严歌苓:文学与影视剧本,它们创作的理念不同,表现的形式不同,文本的结构不同,对运用文字的要求也不相同。所以,《四十九日·祭》虽然沿用了小说里面的人物、关系、线索等,但作为电视剧来说,它需要把小说当中暗场处理的东西全部变成明场,使它更具戏剧化。

  广州日报:两个不同感觉的玉墨,哪个更贴近您的小说?

  严歌苓:两个玉墨都是我想表现的。一个展现得更加的长,从史前到史后,特别是在南京大审判时,南京大审判这是我们国家文学作品和文艺作品中从来没展现过的,玉墨在南京大审判中的指认和为姐妹的复仇,是我特别想表现的。

  广州日报:此前《红高粱》也被改编成了电视剧,但播出后有弹有赞。您是否担心《四十九日·祭》因为剧情变长而被质疑放水?

  严歌苓:我觉得《金陵十三钗》拓宽空间是非常大的,因为我之前写的是教堂里面,现在则拓宽到整个南京城。不会让大家觉得注水。

  广州日报:此前电影版的《金陵十三钗》被质疑是为了打造商业大片,所以反复用秦淮小调、旗袍、与神父调情等元素吸引眼球。此次电视剧版是否在剧情和基调上会平实一些?

  严歌苓:我觉得既然是秦淮河的一群妓女,她们到了教堂里会和女学生产生身份上的反差,对于旗袍、调情这些她们职业上的一点特色没有必要反感,因为她们就是这样一群人,最后做出那样高贵的行为,这种反差在爆发的时候才会更加有力,更让人敬佩。

编辑:吴晓寒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