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23世界读书日关于中国人一年平均只读4本书的调查结果,让积患已深的阅读问题再次为公众关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融化这个“冰点阅读”行动必在长久朝夕之间。20日下午,“中国书香万里行”第七站走进了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的三门峡。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里,书卷究竟如何在孩子们之间飘香流传,记者走访了三门峡的中小学,和那里的学生聊了聊他们的阅读生活。
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部,豫、晋、陕三省交界处,文化历史悠久,既有仰韶文化和庙底沟文化遗址,又是老子《道德经》著就达摩祖师圆寂地。四面环山三面水的三门峡,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只白天鹅如约而至,有“天鹅之城”的美誉。在“书香中国万里行·三门峡站”启动仪式上,市委书记杨树平在致辞中说,三门峡自古就是书香绵延、人杰地灵的文化圣地,许多历史名人都在这里留下了光彩夺目的文化篇章。希望依托这次“书香三门峡”活动主题,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努力打造出更具影响力、感召力的读书活动品牌。(杨舟)

三门峡外国语高中某教室门口,贴着学生们的阅读计划清单。 新华网 杨舟 摄
理科生的哲学方法论
三门峡市外国语高中是记者走访的第一站,他们蓝色的校徽上有一只翱翔的天鹅,天鹅无疑是三门峡这座城市的象征,翱翔于天际也寓意着莘莘学子志存千里,三年磨砺一飞冲天的豪气。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共藏书五万余册。在这所全日制的学校里,学生们被要求每周在课堂上的阅读时间不少于两个课时。据阅读课的老师介绍,时事、人物传记、文史类的图书是借阅量最多的。走出阅览室,在教室的门口,贴着每个月学生们的阅读计划清单,上面列有《许三观卖血记》、《偷影子的人》、《三国演义》等各类文学著作。
“学习压力不大吗?有时间看‘闲书’吗?”
“我觉得这不叫闲书,这是个提升素养的事儿”,高二理科班的员司雨对记者说。
虽然是理科班的学生,但他们依旧觉得阅读很有必要,对人文类的图书非但没有排斥,还有一番自己的见解,“正像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着科学实验,哲学那些认识世界的方法论可能更有助于我们学习,”另一位名叫段记儒的理科学生说。段记儒除了看马克思主义哲学,还会看中国古代的哲学,经过他的研究对比,他从哲学中找到了中国古代社会发达而近代落后的根本原因,并且解释了我们为什么引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善于学习的他还将辩证的哲学方法用于其他学科,“比如做数学题吧,如果用形而上学的方法就只能有一种答案,但是辩证的看,就可以有许多种方法。”
虽然高中的课业压力是最大的,但从采访来看,若学有余力的同学活学活用,他们的世界里则不仅限于课本,课外书也是一座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