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词学新诠:叶嘉莹用西方学说观照中国古代词论

时间:2014-11-21 08:43   来源:搜狐读书频道

词学新诠:叶嘉莹用西方学说观照中国古代词论

  书名:《词学新诠》(第二版)

  作 者:【加拿大】叶嘉莹

  出 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叶嘉莹,号迦陵。蒙古裔满族人,出身叶赫那拉氏。1924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1950年代任台湾大学教授,并在淡江与辅仁两大学任兼职教授。1960年代应邀担任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后定居加拿大,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曾于1980年代至1990年代再度赴美,在耶鲁大学、印地安那大学讲学,1991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自1970年代末返大陆讲学,先后任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客座教授,1996年在南开大学创办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设立“驼庵”奖学金。2008年,荣获中华诗词学会颁发的首届“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2012年6月获聘中央文史馆馆员,2013年荣获由中央电视台、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共同主办的“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奖。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有中国传统旧学的深厚学养,又在西方学界浸润多年。鉴于国内青年对西方新学的探寻,作者以自己的独特优势,尝试用西方新说谈中国词论,其中先后引用了诠释学、符号学、语言学、现象学、接受美学、新批评等多种方法,并提出如何将中西新旧多彩的文化加以别择去取和融会结合的问题,这个问题在今天仍然没有解决。

  内容简介:

  与诗学相比,中国词学的发展相对滞后,传统词话中虽不乏独到见解,但缺少理论逻辑与科学体系。本书作者以其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与西方理论学养为基础,以现代观念和理论为工具,对传统词学进行了科学的开发与归纳,建立了一个适合现代人理解的词学理论新框架。

  简要目录

  迦陵随笔(1)

  一 前言(1)

  二 似而非是之说(3)

  三 从现象学到境界说(6)

  四 作为评词标准之境界说(9)

  五 要眇宜修之美与在神不在貌(12)

  六 张惠言与王国维对美学客体之两种不同类型的诠释(15)

  七 从符号与信息之关系谈诗歌的衍义之诠释的依据(19)

  八 温庭筠《菩萨蛮》词所传达的多种信息及其判断之准则(23)

  九 “兴于微言”与“知人论世”(27)

  十 “比兴”之说与“诗可以兴”(31)

  十一 从李煜词与赵佶词之比较看王国维重视感发作用的评词依据(35)

  十二 感发之联想与作品之主题(39)

  十三 三种境界与接受美学(43)

  十四 文本之依据与感发之本质(48)

  十五 结束语(52)

  论词学中之困惑与《花间》词之女性叙写及其影响(56)

  对传统词学中之困惑的理论反思(116)

  对常州词派张惠言与周济二家词学的现代反思(133)

  对传统词学与王国维词论在西方理论之观照中的反思(148)

  论词之美感特质之形成及反思与世变之关系(192)

编辑:吴晓寒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