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花千芳和周小平:不是我们出色 只因是网民一员

时间:2014-10-21 08:49   来源:中国青年报

花千芳和周小平:不是我们出色只因是网民一员

  “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花千芳(右)与周小平

  “文艺工作座谈会”来了“体制外”作家花千芳和周小平

  不是我们出色,只因我们是网民一员

  用“暴得大名”来形容花千芳和周小平并不过分。10月15日,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参会的72位文艺工作者名单曝光后,人们发现其中的70个人都是成名已久的艺术界内人士,只有两个人——花千芳和周小平,除了“网络作家”的标签,他们是谁、来自哪里、将去何方,这三个终极疑问竟一时难住了媒体。

  其实,既然是网络作家,那就从网络寻求答案。在百度百科上,花千芳的简介是:长期活跃在美言、天涯、铁血等论坛的草根农民网络作家,作品以传递正能量、弘扬中国梦为主基调,代表作《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周小平在新浪微博上的自我介绍是“互联网资深分析师”,代表作有《请不要辜负这个时代》等。

  日前,两位网络作家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同为“体制外”作家,虽然他们走的道路不同,但都走得“活色生香”。

  我从“网”上来

  中国青年报:作为年轻的网络作家,出席如此“高大上”的“文艺工作座谈会”,是否感到意外?

  花千芳:是中国作协出面邀请我。我是辽宁省抚顺市作协的会员,好歹也是“圈里人”,就没把自己当外人。他们跟我说有个“文艺工作座谈会”请你过来听一下,不用发言,穿便装就行。我就以为是培训课,有这样的机会到我身上,还挺高兴。也不知道怎么挑到我,就去了。下了火车,他们告诉我,会议是习大大主持召开的!我就懵了。我抓着对方的肩膀问:“真的?真的?真的?”

  周小平:我还好,在开会前并没十分关心(这个问题)。

  中国青年报:这是否意味着像你们这样的“体制外”人士,成为文艺界重要角色?

  花千芳:我去年加入抚顺市作协,可一直觉得自己在“体制外”。作协又不给钱,我还得每年给它交50元会费。这次请我去参加会议,可能是国家对互联网越来越重视的结果。这个结果落到我身上是一个偶然,但这件事的产生是一个必然——不请我也会请别人。并不是我特别出色,只因为是网民的一员。

  “体制外”作家和“体制内”作家都很重要。必须要有一些大师去做深度的研究、写作,但这些作品可能不适合普通人看。我愿意承担这样的角色——把大师思想的精华“翻译”成老百姓愿意看的。

  周小平:中央党校不是说“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吗?既然互联网已经是一个在文艺战线上非常重要的平台,高层就没有理由视而不见。

  中国青年报:你们觉得自己和在座的其他作家相比,除了一个是在书上写,一个是在网上写,还有哪些不同?

  花千芳:最大的区别,就是传统作家重深度,网络作家更重广度。有人看不懂传统的、高深的东西,但又需要充实自己,怎么办?就需要我们这些人来做“快餐文化”,或者叫“大众文化”。

  我对“快餐文化”这个词不满意,因为现在这群做“快餐文化”的人,已经走得太“远”了——一味地追求金钱,没有道德底线。只要做文艺工作,就应该宣扬真实、美丽的东西,为文明进步做点贡献。我不反对市场化运作,我们需要挣钱。我在写书的时候也鼓励大家多挣“小钱钱”,但一定要有道德底线。

  周小平:说良心话,在场的人都很知名,在各自领域有相当的成就和影响力。而我们本身水平很有限,影响力也小很多。我们去的一个意义,可能在于我们这些80后,既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感和家国情怀,又熟悉当下的民意表现形式,像网言网语、微电影等。

编辑:吴晓寒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