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作家蒋晓云:用文字为民国时代留下剪影(图)

时间:2014-03-19 14:40   来源:江南时报

  去作家朱西宁家(左二)做客时,蒋晓云(右三)看着朱天文(右二)和朱天心(左一),好似在看玩闹的小孩。

  《百年好合·民国素人志》  蒋晓云 著  新星出版社  2014年1月  定价:32.00元

  在蒋晓云的人生辞典里,“作家”这个称谓曾经中断了三十年,但一回到文学现场,她几乎立刻找到了当年的状态——敏锐、易感、直达生活的本质。台湾作家中,她的写作曾经是异数,现在仍是异数,她很少触摸所谓的时代“风潮”,而是固执地守护着自己对于传统话本小说的迷恋和敬意。在她眼里,写作就是写作,与一切外部因素毫无瓜葛。

  “我独自发着‘思古之幽情’,实际却好像在一个电影布景里”

  蒋晓云的小说中,民国时代是一段躲不过、忘不掉的历史。她不曾生在那个时代,却在长辈的断续追溯中一直为那个时期所着迷:充满动荡迷惘的那些年,人们是怎样求生,怎样维持尊严,怎样带着血和泪在多变的局势中颠簸沉浮。有些只是只言片语,有些则是有名有姓、情节曲折丰富的人生故事。这些故事无论在她幼年时,还是离开写作、离开台湾去往美国以后,都在记忆中沉淀、发酵。

  2006年到2010年,蒋晓云曾以企业高管身份在上海长期居住。因为工作和寓所都位于新天地附近,每天在石板路、旧式建筑中穿行的她也在无意中打捞着属于过往的记忆。“直到一天清晨,我因为开会而早早走上这条路,却发现竟然有位工作人员在开铁门。他不开门的话,我就没法走进这条路。我这才意识到,这里面全是商场,而不是我所沉浸其中的那个时代。”蒋晓云说,“这对我打击很大——我独自发着‘思古之幽情’,实际却好像在一个电影布景里,我所认为理所当然的上海景致,其实是人造的、仿古的,一切都是假的。”

  但正是这段在石板路上来来回回的履迹,让蒋晓云越发觉得有必要为那段时代、那些人写点什么。“他们之中最年幼的,如今也已入花甲、古稀的年龄,再不写,就真的被遗忘了。我被他们所深深打动,并且留存了那多年的触动,于是我还是想,写吧,一定要写。”

编辑:吴晓寒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