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下午,芦苇的《白鹿原:芦苇电影剧本》新书发布会在北师大举行,这位中国著名编剧和诗人仝晓峰、电视剧版《白鹿原》的编剧张光荣、电影学者陈晓云一起讨论了《白鹿原》剧本背后的故事,以及他们对于电影、剧本创作的见解。
陈忠实的《白鹿原》这部小说,其电影化之路走得艰难,当它于2012年终于经导演王全安之手登陆大银幕的时候,很多人发现,这部原本极具史诗气质的作品却荒腔走板变了调,围绕在其身边的王全安与著名编剧芦苇的剧本创作口水仗,也盖过了影片本身。芦苇称自己的《白鹿原》剧本遭调包、炮轰王全安的《白鹿原》活脱脱就是《田小娥传》、王全安对不起关中水土等等言论不绝于耳。虽然如今已时过境迁,王全安拍新片,芦苇也在不久前结束了《狼图腾》的剧本创作,但《白鹿原》原剧本的出版,将这两位中国电影人再次拉回大众视线。
芦苇版《白鹿原》剧本更好看?
说起芦苇,普通大众可能并不熟悉。若谈起他的编剧作品《活着》《霸王别姬》,立时令人肃然起敬,这位深居简出的中国著名编剧,真正为剧本诠释出了“一剧之本”的灵魂。2012年上映的《白鹿原》,原剧本也是由芦苇创作,但观众最终在大银幕上看见的电影,却与芦苇关系不大,系导演王全安的“调包之作”,为此,当年两人也闹出了一场关于剧本纷争的骂战。
王全安电影版的《白鹿原》是芦苇的遗憾,他甚至直言对其评价是不及格。在早前与王天兵的对谈中,芦苇曾感叹称,“我死后我的《白鹿原》剧本如果能够投拍并公映,请把电影海报在我的骨灰盒前烧一张”,由此可见,芦苇对自己所创作的《白鹿原》剧本的重视和笃定。此次,是《白鹿原》完整剧本首次公开出版,期间前后七易其稿。芦苇说,《白鹿原》小说有40多万字,6万多字的剧本只有原作的六分之一到八分之一。横跨半个世纪的历史风云、纷繁复杂的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把这一切要压缩到一个半小时或三个小时的胶片中,改编难度非常之大。
而最后呈现在大银幕上的《白鹿原》,在电视剧版《白鹿原》编剧张光荣看来,比之芦苇的原剧本,电影人物关系所呈现的史诗格局小了,表现出来的是田小娥和几个男人的情欲关系,而芦苇剧本中表达出来的两代人间的矛盾,包括中国农村宗族祠庙体制的瓦解,以及在这种两代人的矛盾中,带来的个人生命中撕心裂肺的剧痛。王全安的电影丧失了真实感,什么都谈不上了。
张艺谋与《白鹿原》失之交臂?
曾经和芦苇合作过《活着》的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总是被人们认为很“乡土”,读者总是忍不住想象,如果这部《白鹿原》由张艺谋来拍的话,会不会是另一种结果?
对此,芦苇爆料说,当时《白鹿原》的剧本确实曾经给过张艺谋,而张艺谋非常也有兴趣来拍。然而,当时张艺谋面临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拍摄邀约,分身乏术。之后,《白鹿原》的电影版权落到了王全安的手上,王全安最终成了电影《白鹿原》的导演,而张艺谋遗憾地与这部片子擦肩而过。不过,也有人质疑,如果是《活着》时候的张艺谋来拍,或许《白鹿原》会是一部好作品,但若是《三枪》时期的他,可就未必。对此,芦苇说,导演和运动员一样,是个状态的产物。比如,他最近听说张艺谋的新作《归来》不错,并对此有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