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戌本全名作《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由此可见,脂砚这个批书人是主张用《石头记》的。此外,如上面所引这段文字说的,这书还有其他几个不同的名字,如《情僧录》《红楼梦》《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这里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就是曹雪芹本人是主张用《金陵十二钗》为书名的。甲戌本的前面有篇《凡例》,第一条就说:
《〈红楼梦〉旨义》:是书题名极(多)□□《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又曰《风月宝鉴》,是戒妄动风月之情;又曰《石头记》,是自譬石头所记之事也。此三名,皆书中曾已点睛矣。如宝玉做梦,梦中有曲,名曰《红楼梦》十二支,此则《红楼梦》之点睛。又如贾瑞病,跛道人持一镜来,上面即錾“风月宝鉴”四字,此则《风月宝鉴》之点睛。又如道人亲眼见石上大书一篇故事,则系石头所记之往来,此则《石头记》之点睛处。然此书又名曰《金陵十二钗》,审其名则必系金陵十二女子也。然通部细搜检去,上中下女子岂止十二人哉?若云其中自有十二个,则又未尝指明白系某某。极(及)至《红楼梦》一回中,亦曾翻出金陵十二钗之簿籍,又有十二支曲可考。
关于《凡例》的作者是谁,有人认为是曹雪芹,但也有不少红学家是反对这种看法的,现在这场笔墨官司仍持续不休。此外,《凡例》有几处佚漏,学者们对这问题也是意见分歧的。但无论如何,《凡例》清楚地告诉我们《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可见写《凡例》的人是觉得此名足以涵盖书中所有的旨意。在《凡例》的后面有首诗曰:“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虽然《凡例》到底是谁写的,红学家的看法很不一致,但我同意胡适之先生的看法,认为这应该是曹雪芹自己写的。1980年6月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召开的“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上,我宣读了《〈红楼梦·凡例〉补佚与释疑》一文,现已编入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该会《论文集》,这里就不多说了。
现在让我列举一些赞同这书叫《石头记》的人所提出的理由。第一个理由就是脂砚斋的批语注明它是“本名”;其次就是书一开始时就讲了个顽石补天的神话,且把这传奇记录在石头上,这石头也就是主人公贾宝玉的前身,这块通灵顽石堕落情根,然后回忆其一生的经历,将之编写在这石头上,所以顺理成章地可说此书应叫《石头记》;第三个理由就是曹雪芹本人是很喜欢石头的,他画过石头,敦敏有《题芹圃画石》,我在替周汝昌先生的书《曹雪芹小传》写序时就特别指出这点,并说明雪芹是受了其祖父曹寅的影响。曹寅的《楝亭诗钞》这部诗集,第一首诗就是咏面对石壁的,可见雪芹与石头的渊源。此外,就是中国人一向认为“石能言”,早在《春秋》《左传》里就有这说法,这是表示对腐败政治的一种抗议。因此中国的某些红学家为了强调政治的关系,遂主张用《石头记》一名,他们认为如果用《红楼梦》的话,就会减弱书中反抗封建主义的思想。最后一个理由就是:脂砚斋和畸笏叟这两大批书人主张用《石头记》为名,可能是得到曹雪芹本人同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