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封
书名:成为简·奥斯丁
作者:(美)乔·亨特·斯宾塞/著 王杭铒/译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内容简介:
简·奥斯丁,她是莫扎特般的女人,自儿时便展露出的才华让她的一生注定不凡;她是暗夜的精灵,用羽毛笔描画出闪烁于夜空的爱的流星。如果命运让一个女子夺目,她不是美貌就是多才,而简集貌美、才华和温柔于一身。
在简42年的短暂生命中,她有亲人,有爱人,有爱情,这看似完美的三个美好世界,并没有因为简的善良和虔诚而组成幸福的现实。她一生孤苦贫穷,不能和相爱的人步入婚姻,只能把自己对爱的向往,对美的感悟,全部注入了那于三寸象牙上写就的人生百态。她给自己笔下的人物安排最妥帖合宜的条件,让他们学习、认清错误,与正确的人修成正果,自己却终生未嫁。她是真正善良的精灵,爱的女神,她留给世人的,注定是剥离了苦痛煎熬,承载了甜美祝福的—— happy ending。
作者简介:
乔·亨特·斯宾塞(1945.7.30~2011.6.20)是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简·奥斯丁”学者。他2003年出版的传记《成为简·奥斯丁》,已改编成安妮·海瑟薇于2007年主演的同名电影,乔·斯宾塞也成为该片顾问。
斯宾塞的《成为简·奥斯丁》是近25年来出版过的关于奥斯丁的最佳之作,它以一种无比清晰的风格写作而成,带给人阅读的享受。其中的调研是如此切实、广泛、事无靡细。这使得斯宾塞构筑于其上的任何推测,本身都给人事实的感觉。他对简·奥斯丁人品个性和小说作品的解读,以其对作者及其作品长期密切的熟稔打动读者。
书摘正文:
我完全认同此点:一个历史学家应当在细节上精准;但除非你把所有的人物和环境纳入考虑之中,否则计算就没有事实依据。事物的比例和关系恰如事实本身一样重要。
——多萝西·L.塞耶斯,《狂欢之夜》作者
译者序
暗夜清醒
——莫扎特般的女人
举世闻名的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女小说家简·奥斯丁终身未婚,42岁得肾病不治过世。她在短暂的一生中,创造出了六部文学史上的杰作。这六部作品全部与女性的爱情与婚姻相关,并都以大圆满结局。其中对世态人情的深刻洞察,时至今日仍不乏意义。
奥斯丁出生于一个崇尚理性的牧师家庭,却与生俱来拥有着与家人截然不同的感性气质。于是,在冷静且对多愁善感嗤之以鼻的家人面前,奥斯丁从小就学会了用幽默与嘲讽掩饰自己敏感内心的真实感受。写作是奥斯丁探索人生的方式。对那个时代的女性而言,一张自己的桌子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唯一途径。
奥斯丁少年时就创作了多部以个人经历为灵感的短篇小说,在家庭圈子中初露才华。她慢慢成长为一个活泼且极富魅力的青年女性,并继续用她幽默跳跃又犀利卓绝的观察力描摹着人生。美中不足的是,她的这种才智看似无拘无束浑然天成,但似乎确实在某些地方受到了束缚。
奥斯丁20岁就创作出了《傲慢与偏见》,但若止步于此,也许她在文学史上会更像一个年轻的爱情小说家。不错,《傲慢与偏见》充满机智和激情,情节设置亦扣人心弦。但它并不足以与那些涉及超越性题材的男性作品相比肩,奥斯丁的才气无法掩饰其年龄所限的清
浅,也许对于婚嫁作品她游刃有余,但对于超越人类存在的问题却显然未曾涉猎。西蒙娜·德·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说:“正如弗吉尼亚·伍尔夫所指出的,简·奥斯丁、勃朗特姐妹、乔治·艾略特不得不消极地花费那么多的精力,以便摆脱外界束缚,以致她们到达有远见卓识的男性作家的阶段时已经气喘吁吁;她们再也没有足够的力气,利用她们的胜利,挣断束缚她们的所有绳索。例如,在她们那里你找不到司汤达那样的讽刺和潇洒,也找不到他那种沉着与真诚。她们也没有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那样的丰富经验。因此,《米
德尔马契》这本书比不上《战争与和平》,《呼啸山庄》尽管很有气势,却没有《卡拉马佐夫兄弟》的意义。今日,女人要得到自我肯定,已经不必要再受那么多的苦了,但她们仍然没有完全克服千百年来限制她们的对女性的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