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荒原之恋》
内容简介:
建国之初,美国军舰横戈太平洋,朱总司令感慨:没有石油,我们的飞机、坦克、大炮不如一根打狗棍。
小说以新中国最早的油矿——独山子为原型,讲述了西部石油人为了中国梦,战严寒、斗酷暑、奋战大荒原的生死恋歌。
李长庚在西伯利亚为解救俄罗斯姑娘爱莲,失手打死阔阔夫,引发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活剧:月夜弃尸,逃亡莫斯科……淘金客、土匪、德军……茱莉亚用生命救所爱,爱莲深情唤醒沉睡人,荒原上打井,地窝子生子,发现大油田,建设大炼厂……
《荒原之恋》用悲壮的笔调展现了二战、中苏关系变化等重大历史事件,还原了百年油矿的沧桑巨变,再现了大动荡时代家国变迁和小人物的命运,铸就一部小说版的西部石油史。
名家推荐:
《荒原之恋》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作协副主席、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忠实亲笔题名推荐,中国作家网新书快递栏目进行了推荐。陈忠实先生说:“这是一部深情书写新疆石油发展史的力作,又是一部凄美哀婉的跨国爱情史话。小说以西部石油重镇独山子油矿为原型,以中国劳工李长庚和俄罗斯姑娘爱莲的凄美爱情故事为基础,塑造了一群鲜活的石油工人形象,再现了西部建设者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新疆作协常务副主席、著名作家董立勃说:“杂糅的本土方言和工业术语增强了叙述语言的鲜活性和文本的独特性,既有史诗般的意味又有生活化的气息和浓厚的异域特色,读来很有味道。” 新疆作协原常务副主席、著名作家赵光鸣说:“阅读《荒原之恋》,让人不禁被人物跌宕的命运和凄美的爱情所感染,那平实舒缓的语言,凝重苍凉的笔调,增添了史诗般的气质和格调,让人一步步走进西部,感受戈壁荒野和石油人的精神世界。”
作品特点:
《荒原之恋》是一部凄美的跨国爱情小说。作者在讲述这个久远的爱情故事的同时,也向今天的人们展现了几十年前西部石油人为了中国梦,战严寒、斗酷暑,奋战大荒原的英雄事迹,再现了新疆乃至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
小说以李长庚的人生经历为主线,合理地运用了倒叙与插叙,使整个故事剧情显得紧张而又紧凑,增加了戏剧性冲突,同时更集中地把人物的精神风貌与内在气质得以展现。作者把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沧桑凝注于笔端,以雷霆万钧之势,由时间和地域两个层面倾泻而出,既有史诗性,又有传奇性。
时间跨度层面: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抗日战争、到苏联时期的卫国战争,从解放初的工业建设,到文化大革命及改革开放新时期,每个历史时期都和主人公李长庚、爱莲的人生命运相关联,使整部小说有了历史的纵深感。
地域跨度层面:从中国的山东到东北,到苏联的西伯利亚,从黄土山(独山子)油矿、克拉玛依油田开发,到独山子石化建设,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传奇故事,丰满了小说的传奇性。不论是中国东北的熊瞎子沟金矿,还是苏联的西伯利亚伐木场,到后来的莫斯科、阿亚古斯、新疆独山子油矿,作者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利用风土人情、利用场景构思故事,使故事更加可读、可信,巧妙地结合地域环境营造西部传奇氛围,塑造人物硬汉形象。
更为可贵的是,作者在大跨度的时间和地域范围内,将国际和国内两个舞台的历史事件紧密结合,将二战期间的苏联卫国战争、中苏石油合作,以及中苏关系恶化等历史事件有机地融合在故事情节中,将人物的命运和历史政治背景紧密结合,在大时空内穿插迂回,构成一部真实的历史画卷。作者把独山子的石油发展历史和传奇故事融合在一起,精心构造,细致打磨,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传奇色彩。
作品选题视角独特,历史背景宏大,题材多元丰富,人物形象鲜明,故事生动感人,人物命运坎坷多桀,爱情忠贞凄美。整部作品语言流畅,情节生动,故事结构独特,人物真实可信,讲述了三代石油人爱情婚姻生活的同时,也如实记录了他们所面临的艰难困苦,弘扬了人间的真情美、爱情美、亲情美、友谊美,还原了五六十年代中苏石油合作时期的某些鲜为人知的细节,再现了独山子油矿每个历史阶段发展的真实场景,展示了老一代石油人可歌可泣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操,深度挖掘了石油工人心灵深处的真善美,高度赞扬了开拓者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顽强拼搏、永争一流的精神。他们是老一代西部石油开发者的真实身影,他们为了中国梦,在荒原上创造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奇迹,他们用青春年华、爱情甚至生命,铸就了西部石油建设的丰碑。他们,是共和国的脊梁。
作家谢耀德是新疆本土一位重要诗人,这部作品感情浓烈而有节制,作者不是一味追求故事的传奇性,而是把握情绪,有时极力铺排,有时点到为止,大悲之中安排一些小温暖,让人在痛苦中看到光明,使作品充满正能量。歌曲《喀秋莎》的使用独具匠心,这首歌几次出现,卫国战争中、中苏合营时候、恋爱时、分离时,而每次出现,都因场景的不同、人物心情的不同,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在阅读中不但带给读者画面感、音乐感,更是一种气氛的烘托,调动起读者视觉、听觉、触觉、味觉一起体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