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纪实文学《承载》面世
全面探寻世界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文物迁徙
首次揭秘中国故宫国宝在战火中的惊险经历
一部记载故宫文物在抗日战争中万里大流迁的长篇纪实文学《承载》,今天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行了该书的首发式。
今年是抗战胜利65周年,又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成立85周年。该书的出版,既是对抗日战争的纪念,也是为故宫博物院送上的一份生日礼物。
抗战时期故宫文物外迁这段历史,虽然有许多当事人在之后的几十年中写了一些回忆录和文章,但几乎都是零星的、片断式的追忆,少有全面的、详尽的记述。章剑华先生长篇纪实文学《承载》首次全景式地展示了这段尘封已久的历史——
“九 一八”事件爆发,北平岌岌可危,紫禁城风声鹤唳。为了保护辛亥革命的重大成果,为了使中华民族几千年积累起来的文物珍宝免遭损毁,故宫博物院毅然决定实施故宫文物南迁。1933年2月5日,承载着文化使命,承载着民族重托,承载着千年文明,承载着稀世珍宝,一列满载2118箱文物的火车离开北平,急速向南行驶,拉开“文化抗日”、“文物长征”的序幕。之后,又运出4批,共计13427箱。这些故宫文物先运抵上海,后运到南京。“七七事变”后,存放在南京的故宫文物又被迫分南、中、北三路踏了遥遥无期、万里迢迢的西迁之路,先后辗转了大半个中国,历经了日机轰炸、土匪拦截、敌特跟踪以及激流冲击、山道险峻、生活困苦等艰难险阻,使故宫文物没有一件被战火焚毁,没有一件在途中损坏和丢失。在故宫文物南迁、西迁过程中,以马衡、易培基、徐森玉为首的一批中国优秀知识分子,抱着“文化之根在,中国不会亡”的信念,立下“文物在人在,文物亡人亡”的誓言,在另一个战场上进行了一场艰苦卓绝、没有硝烟的“文化抗战”,他们用心血和生命保护着珍贵的故宫文物,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时代壮歌!
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给《承载》首发式发来贺信:“欣闻章剑华同志长篇纪实文学《承载》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在故宫博物院举行首发式,谨表示热烈祝贺!发生在70多年前的故宫文物南迁,是世界战争史上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文物迁徙,以易培基、马衡等一批中国优秀知识分子,抱着“文化之根在,中国不会亡”的信念,立下“文物在人在,文物亡人亡”的誓言,带着万箱国宝行程万里,历经了千辛万苦、千难万险,用自己心血与生命捍卫中华文化的尊严与安全,基本上完整地保存了这批国之瑰宝。故宫文物南迁的悲壮行程以及这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故宫文物守护者的气节和精神真是感天动地,千秋禀然!作为一种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它与故宫那些难以估价的国宝,交相辉映、光芒不熄。剑华同志把这段波澜壮阔却又鲜为人知的历史,用纪实文学全景式地记载下来,填补了一个空白,既表现了老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使命,也体现了当今文化工作者应有的责任,具有珍贵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承载》一书得到了故宫博物院郑欣淼院长的肯定:“回顾抗战时期文物南迁这段历史,我们会发现,故宫文物的安危是和中华民族共命运的,是和中华民族的感情结合在一起的。章剑华先生的《承载》,回顾了前辈保护故宫瑰宝的史实,是全景式记述文物南迁的一部具有史料价值的纪实文学作品。”南京博物院龚良院长则认为:“在故宫文物南迁过程中,南京市一座具有特别意义的城市,文物数次在我院朝天宫库房汇聚、分散。在艰辛的南迁路上,虽然一路危急,但是故宫人与中博人临危不乱,保护文物、科学研究、开办展览,均井然有序,堪称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迹。章剑华先生的《承载》,真实地再现了保护故宫文物的那些人、那些事,引发了我们对先辈们的怀念和景仰,增强了我们保护文物的时代责任感。”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聂震宁高度评价《承载》一书,认为本书所展现的中华民族韧性精神和文化品格在今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文艺批评家王干在首发式上发言说:“《承载》虽然讲述的是历史上的传奇,但作者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深邃的历史眼光,看到了在文物迁徙这样看似战争轶事背后的民族精神的文化传承。《承载》将书名取名为“承载”,就是意识到这些文物本身承载的历史分量是沉重的,承载的文化分量是沉重的。而迁徙这些文物的过程也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承载。”
当年参加故宫文物南迁的故宫人后代庄灵、欧阳定武等也在会上介绍了父辈为保护故宫文物所经历的艰难困苦和所作出的牺牲。该书作者章剑华在研讨会上谈了自己的创作经过和体会。他说:“由于工作上的原因,我对故宫文物在抗战中辗转外迁的历史时有耳闻,日积月累,便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我逐渐感到,这段历史、这个事件,其难度、其艰苦卓越的程度,更重要的是其意义,决不亚于战场上的拼杀与流血。这促使我想更多地了解和深入地研究这段历史。于是我搜集了大量有关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向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院长请教,采访当年参与故宫文物外迁的老人,与老一辈的故宫人的后代进行交流;利用出差的机会走访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以及当年故宫文物外迁的部分路线和贮存地;多次到朝天宫库房察看当年的南迁文物和原有的包装箱等。在此基础上,我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着手写作这部长篇纪实文学,试图全景式地还原和展示这段鲜为人知却是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虽然是采取纪实文学的笔法,但我尽量依据真实的史料,力图做到主要事实、主要情节、主要人物的真实性。当然,为了避免过去记述中“见物不见人”的情况,文中有些还原、想象和虚构的内容,但这些都是建立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属于纪实文学允许的范围之内。”
据悉,章剑华先生是江苏省文化厅厅长,同时兼任江苏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