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记忆中的老人艺》

时间:2009-06-02 08:31   来源:北京晚报

  一本《记忆中的老人艺》由三联书店出版,勾起人艺老演员的回忆,也激起许多话剧迷探求老人艺的兴趣。本书作者辛夷楣现居澳大利亚,小时候就生活在人艺大院的氛围中。母亲张定华,曾在《大公报》任职,上世纪30年代曾经与曹禺同台演戏,50年代后又进入北京人艺工作,曾担任人艺总导演(焦菊隐)办公室的秘书。本书分别以成人和孩子的视角,讲述了北京人艺在上世纪50年代期间的生动故事。该书部分篇章最初是在澳大利亚完成,在网络上已经引起关注。为完成此书,作者又重返人艺,再次搜集资料,从而为人艺留下了鲜活的记忆。

  本书部分篇章,选取了孩子的视角,带领大家进入56号人艺大院儿,串联起焦菊隐、曹禺、舒绣文、叶子、朱琳、刁光覃、于是之、方琯徳、吕恩、田冲、英若诚、蓝天野、林连昆等十几位演员台前幕后的故事。另一部分通过母亲张定华的口述,对解放前的老人艺历史做了勾连。描述人艺演员金雅琴,排《骆驼祥子》落选虎妞哇哇大哭那段,最是有趣,也带起了如今已经九十多岁高龄的金雅琴的一些回忆:“我为什么会哇哇大哭啊,因为当时排骆驼祥子的时候,我们的领导同志看见我都说,金雅琴你能演虎妞。我就写申请,把申请交给导演了。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不让我演虎妞就罢了,还让我演跳大神的,所以当时我就哇哇大哭,谁劝我也劝不了。当时我就找赵起扬同志了。我当时就说,我不干了。起扬同志非常会做工作,说你慢慢说。我把事情一说,他就说,这事我不知道。其实他是领导,他能不知道吗?说不知道就不知道吧,所以我说我不干了,我要走。后来,赵起扬同志就说我给你出个主意,你要好好地演这个角色,你要把这个角色演成功了,演出色了,以后导演都会考虑你,我心里想,越出色越翻不了身,三姑六婆我一个人包了,果不其然我演了这个戏,后来就演了其他的,‘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我又演跳大绳的,跳到外国去了。这部剧成功了,但我必须说不是我的功劳,是舒绣文大姐的功劳,为什么呢?因为虽然我申请了这个角色,但是我并不理解,为什么会要和外甥谈恋爱,我就找舒大姐,舒大姐一直帮我分析角色,看剧本,所以我就演成功了。”

  为什么北京人艺在国内外有名,因为北京人艺确实是不简单。金雅琴认为,人艺有个好传统,就是斯坦尼所说的,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像舒绣文这样有名的演员,到了人艺,第一个戏仍然是演群众,一级演员演群众,别的演员有什么不能演的?所以大家都踏踏实实地把群众演好。《龙须沟》排演的时候,焦先生要求大家不但要体验生活,还要写传,所以演员一上台,观众就能看清楚,谁是卖煤球的,谁是干啥的。甚至角色之间是夫妻,上来一演观众都要看清楚,比主要演员下的工夫还大,所以就知道了怎么深入生活,如何创作角色。”

  讲到记忆中的老人艺,就会想到传承,剧作家梁秉堃希望,更多有能力的人,大家都动起笔来记录人艺的历史,“理由只有一个,再不写就写不了了。”孙小宁

编辑:陈叶群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