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名潘希真,小名春英,浙江省永嘉县人。1917年7月24日生于温州的瞿溪乡。高一那年,在《浙江青年》杂志发表其处女作〈我的好朋友-小黄狗〉,自此立志当文学家。高中毕业时以优秀成绩直升浙江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受业于浙江东大词人夏承焘门下。
1941年大学毕业后任教于上海汇中女中,1943年执教于永嘉中学(今温州二中),1945年任教于之江大学兼浙江高等法院图书管理员。1949年赴台后曾任“高检处”纪录股长、“司法行政部”编审科长。1969年退休后任教于“中央”大学、中兴大学中文系,讲授新旧文学。1983年随丈夫李唐基侨居美国纽约,2004年台湾定居淡水。
琦君曾获多次文学奖。1964年获文艺协会散文创作奖,1970年《红纱灯》获中山文艺散文奖,1985年《琦君寄小读者》获台湾第十一文艺奖另还获得“新闻局”金鼎奖、“国家”文艺奖等奖项。
至台后第一篇发表文章为《金盒子》,刊于《新生报副刊》;1953年出版第一本散文小说合集《琴心》。至今已出版多部作品,笔耕四十年不辍,出版散文、小说、儿童文学、词研究等作品。作品曾多次被选入台湾中学课本,亦被译为英、日、韩文。后期作品《橘子红了》一文改编为电视剧,在台湾及大陆播放后,引起热烈回响及广泛讨论,深受海内外读者欢迎。
琦君以散文响誉文坛,内容有写台湾生活、海外见闻、故土风情,其中写的最出色的为回忆早年生活的怀旧文章,不论写人、事、物,都以细腻雅致的文笔,动人情节把读者牵引至她所无法忘怀的故乡,使读者与她重回时光隧道再次感受昔日的悲喜心境。
其文笔如行云流水,舒放自然,令人有亲切真情之感。文字书写上没有过份渲染的华丽词藻,也无艰涩难懂的文句组合,总以平易近人,浅显易懂,质朴之文笔细述过往记忆,营造出个人独特风格。诚如琦君《琴心》一书后记中所言:“我只是朴实地用肤浅的文字,传递出我的点滴心声,这一字一句里有我欢笑,我的眼泪,有我对过去不尽的怀念,对未来无穷的希望。”琦君温柔敦厚、晶莹清澈、典雅隽永的特色,实为现今功利社会不可或缺的一股清流。主要作品《琴心》、《烟愁》、《琦君小品》、《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留予他年说梦痕》、《菁姐》、《橘子红了》、《词人之舟》等。
(资料来源:琦君研究所)
编辑: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