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课本上不说的历史:中学生笔下的百年家国记忆》

时间:2012-08-06 12:47   来源:新华读书

  【内容简介】

  《课本上不说的历史:中学生笔下的百年家国记忆》是《看历史》杂志携手全国500所中学,历时3年倾力打造的口述历史图书。《课本上不说的历史》以发现、记录和传播“我们身边的历史”为宗旨,吸引了超过10000人热情参与,1000多位教师、教研员参与组织,100多名学者、媒体人倾力支持,将一个简单的想法变成了一场拒绝遗忘的公民写史运动。我们从近万篇稿件中精挑细选出31篇佳作结集出版,希望将一份份跨越百年的真实家国记忆凝聚成一本见证光荣与屈辱的普通中国人心灵史。翻开《课本上不说的历史》,你将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中国!

  战乱中流离失所的农民、历经坎坷的中共地下党家属、飘零台湾的孤独老兵、一心梦想上大学的“黑五类”才女、漂泊南洋的“自梳女”、历经政治风暴摧残的工商业者、突遭教派冲突的回民家族、被打倒的穷困落魄的地主家庭、为生活所迫的底层打工者、改革初期生活在夹缝中的个体户、经历自豪与失落的国企下岗职工……如果我们能以爱的名义,忠实地记录我们的亲人,那不就是上个世纪的社会主义时期的人们的命运史吗?

  现在,历史只存在于课本里;半个多世纪以前,它却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真实的历史往往存在于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里。历史的秘密,也许就深埋在自己家里,需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发掘历史,对于我们来说,不仅是追寻被时代洪流淹没的个体记忆,收集与复原那些历史的碎片,更是在“寻根”——寻找和父辈、祖辈的亲密感,重新面对我们的过往,返回我们来的地方,找到我们未来的方向。

  《课本上不说的历史》是对祖辈的致敬,也是送给我们自己最好的礼物。真正逐渐枯竭的不是外在的环境,而是我们的内心。追寻我们的祖辈历经百年在这片土地上的生活轨迹,你将获得一种生命中最真实的感动。

  【作者简介】

  《看历史》是面向城市中产阶层重点打造的中国第一本新锐历史杂志。以“在历史中发现新闻,在新闻中发现历史”为理念,不仅仅是提供历史记录文本,更为思想独立、品位高尚、知识鲜活的新锐人群提供高品质的阅读体验。

  为推动公民写史运动的持续健康发展,《看历史》杂志创设了“公民写史基金”,以“公民写史计划”的方式,资助全国各地自发的历史写作。其中包括推动中学生发现、记录、认知“身边的历史”的“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第一届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参赛学生超万人,五百多所中学积极参与,众多著名学者热情支持,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相关评论】

  一本感动众多著名学者、媒体人的普通中国人心灵史。在《课本上不说的历史》中,祖辈与孙辈,跨越不同世代的两代人,用回忆与呢喃,用聆听与文字,讲述课本上不说的历史,消解了彼此曾经有过的陌生,传递出生命的责任、乐趣与力量。

  总有一天这些历史会自己连在一起,还原一个时代。

  ——沈志华 著名学者、《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历史专题研究(1917-1991)》编者

  每一个人的命运都值得记录,每一份抵抗遗忘的努力都值得尊重,历史记录需要公众参与、公共立场,需要传播和共享。

  ——唐建光 著名媒体人、《看历史》杂志主编

  所有人都是历史的主人……发现、记录和传播我们的国家记忆,是一种公民权利,也是历史书写者的命运。

  ——杨锦麟 著名媒体人、香港卫视执行台长、前凤凰卫视资深时事评论员

  如果我们承认个体至高无上的价值,这样的回忆一定会令人叹为观止……如果我们能以爱的名义,忠实地记录我们的亲人,那不就是上个世纪的传统社会主义时期的人们的命运史吗?

  ——何三畏 著名媒体人、《南方人物周刊》主笔

  只有更多的人,无论是在历史大潮中曾经引领潮流、推波助澜的“精英”,还是任大浪裹挟、不能不随波逐流的“庸众”,都写下自己的昨天,参与历史记忆的形成,打破“钦定”历史话语的垄断,我们才能“最后补成一袭金镂玉衣那么真切的民族记忆”。

  ——雷颐 著名学者、《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作者

  历史书写不再是学者的专业,也不再是官方的专利,变得日益大众化。要想选择性地屏蔽和遗忘历史,今后是越来越难了。……后面或许还有你有我,有我们大家——两岸三地的中国人、全世界的华人,都有故事要说。

  ——章立凡 著名学者、《君子之交如水》作者

  他们在访问长辈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实现了与父辈、祖辈甚至曾祖辈的心灵沟通。孩子们在先辈们悲欢离合的故事里,不仅获得了对家族、社区、城市甚至国家民族历史的认识,还增进了与长辈的感情,意识到了自身对家人,对社区,对国家和民族所肩负的责任……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很多学生在文章中对他们所写的这段历史有深深的思考和感悟。

  ——袁腾飞 著名历史教师、《袁腾飞讲历史》《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作者

  曾经狂暴的历史将亲情折断,让亲人之间都没有安全。而在物质消费进步的时代,很多人的家里虽然灯火通明,可是,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却如黑幕。只有在这里,祖辈们用回忆与喃语,孙辈们用聆听与文字,点燃了每一个家族的心灯。

  ——王雄 著名历史老师、江苏省历史学科特级教师

  个人史是汇入正史河流的涓涓细流。那怕只是一个少年只言片语的钩沉,也是重建被遗忘与被毁坏的历史的一砖一瓦。

  ——《南方周末》

  可以提供大量细节和素材,跳出国家视角,告知阅读者每一个政策、运动除了宣言、口号之外,究竟对个人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究竟我们的时代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

  ——《瞭望东方周刊》

  时间把历史揉碎了,满地散落,有太多飘向了不知名的暗角。历史需要每个人的记录,现实也终将成为历史。为了历史、现实与未来,现在我们应该向每个历史记录者致敬。

  ——《晶报》

编辑:刘莹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