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蔡德金 著《朝秦暮楚周佛海》团结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
阅读提示:《朝秦暮楚周佛海》主要内容:周佛海其人,是中国现代史上少有的一个风云变幻人物。他从信仰共产主义到鼓吹卖国主义;从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到蒋介石的亲信、到汪朝股肱、到上海行动总指挥;从革命者到卖国巨奸。其变化多端、朝秦暮楚,在中国现代史上没有任何一个人物能与他相比。他为何从拥蒋到反蒋呢?

1938年4月至5月,继台儿庄战役之后,中国军队在徐州地区与南北夹击的日本军队展开了大规模的会战,结果,中国军队不守,于5月中旬相继西撤。5月20日,徐州陷于敌手。徐州的陷落,使日军实现了打通津浦铁路这一南北重要交通线的战略目标。接着,日军沿陇海路西犯,其目标是在夺取中原战略要地郑州之后,一方面沿平汉铁路南攻武汉,一方面沿陇海路继续西犯,夺取潼关进攻西安。以此迫使中国政府屈服,以便迅速结束战事。
但是,徐州会战的失利,并未使中国军队丧失战斗意志,在日军西犯时,仍继续节节抗击敌寇。6月7日,为阻挡强敌,国民党当局掘开花园口附近的黄河大堤。黄水漫漫,水流之处,土地淹没,房倒屋塌,淹死者无数,千百万民众流离失所。但是,黄河之水,也使日军无法前进,不得不放弃攻占郑州的计划,而改以沿长江西犯。
徐州会战的失利以及最后的失守,这是在战争初期处在敌强我弱形势下的一种不可避免的局面。它也丝毫表示不了中国的失败。但周佛海却不做如是想。5月14日,他在日记中写道:“参加国防会议。外交、军事消息均不佳,尤以军事情形紧急,南京失陷前心理又复恢复矣。”在10日的日记中写道:“与(范)绍陔谈徐州情形。至为焦灼。闻徐州四面被围,数十万大军退路已断,恐上海退却之情势又将重演,而武汉且生动摇矣!”特别是由于日军的西犯,国民党当局一方面准备保卫武汉,同时为防备不敌于敌,从6月7日起,下令在武汉的各机关分批撤离,而其宣传部也要一部撤离,一部留守。形势的如此发展,使他对前途“悲观之至”,因而更促使他急于与日本谈判“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