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宪举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王宪举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长达20余年的时间里,三驻莫斯科,采访过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底层民众等方方面面的人士,遍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军事,几乎所有领域,见证了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大起大落,系统研究了俄罗斯的政治社会变迁,长期追踪一个大国的迷思及其走向,字里行间透射出独特的眼光和深刻的见地;此书回归新闻现场,揭秘历史真相,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作者从扑朔迷离的现实生活中观察体味俄罗斯文化的深邃底蕴,感受时代潮流裹挟冲击下的俄罗斯民族性格,用亲历亲知告诉读者如何认识大国俄罗斯,如何与俄罗斯人交往。全书忠实记录了作者本人独特超拔的新闻生涯,供职三家新闻机构,两任俄罗斯外国记协主席,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一名优秀驻外记者的职业操守和闪光足迹。
作者简介:
王宪举,1954年11月生于浙江省慈溪县庵东镇。1972至1974年就读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俄语专业。1974至1976年就读于阿尔巴尼亚地拉那大学历史语言系。1976年6月毕业分配到新华社国际部工作。1983年5月至1985年5月在新华社干部进修学院(后改为中国新闻学院)学习英语。1987年1月至1989年7月任新华社驻莫斯科记者。1991年3月至1996年8月任中国青年报驻莫斯科首席记者。1998年1月至2000年4月任光明日报驻莫斯科首席记者。1998年11月至2000年4月出任俄罗斯外国记者协会主席,并获1999年度俄罗斯"最佳新闻记者暨莫斯科市长奖"。2003年4月至2005年7月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常务副所长。2005年7月至今在中国驻白俄罗斯使馆任新闻参赞。与陈艳合著的《俄罗斯》一书1998年由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2004年由重庆出版社再版。与他人合译出版的图书有《天才的早晨》《权力的公式:从叶利钦到普京》《历届克格勃主席的命运》等。
目录:
序
引子
首驻莫斯科
飞往莫斯科
初来乍到
头篇英文报道
夜猫子记者
铁娘子的记者会
提问叶利钦
部长的原谅
公开性效应
赶赴喀布尔
目击黄色凹地
在符拉迪沃斯托克
我身后已没有一名苏联军人
高官纷纷落选
穆老头的勉励
亲历大变局
最大的"流动商店"
草创记者站
江主席的特许
复原红色经典
适得其反的"8·19"
阿穆尔河上起波澜
"紧急状态"缘何告败?
苏联解体的最后两天
在基辅看苏联国旗落地
苏联解体之谜
独联体向何处去?
"休克疗法"的后果
全民公决的4个问题
白宫涉险
新宪法出炉
同行连遭暗杀
危险的蝇头小利
警察的抢劫
国际列车卷黑风
留学生的喜怒哀乐
旅俄交往17戒
报社表扬
三驻莫斯科
跳槽履新
切尔诺梅尔金突然下台
年轻的基里延科
"8·17"危机爆发
总理贬值
院士普里马科夫
乌兰诺娃:永恒的"奥杰塔"
苏联的第一个"卡门"
影后斯米尔诺娃
星城寻梦
突访山鹰之国
怀念战友
普里马科夫缘何被撤职
斯捷帕申将军
重返伊万诺沃
苏联怎样开发西伯利亚
普京崛起
重拳出击车臣
齐赫文斯基追溯面晤毛泽东
俄中友协主席的深情回忆
米亚斯尼科夫院士看中国
千年之交的莫斯科
叶利钦辞职
总统总理一肩挑
老记者上了"愚人节"的当
我就在普京身后
俄罗斯人性格
连任"王中王"
记协由来
反对"贿买新闻"
莫斯科还不是整个俄罗斯
执委会的责任
荣任主席
记协班底
共建"记者村"
记协搬家
欢聚中餐馆
克里姆林宫医院
与戈尔巴乔夫会餐
追踪普希金
上书叶利钦
与虎谋皮
房租3年不涨
记协影响日隆
连选连任
灿烂的同行
媒体报专访
议会报的专栏文章
巴比茨基事件
普京要参加午餐会
告别莫斯科
重回记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