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真浪漫,对童年的追忆,是成年人最乐意与人分享的一个经历。容易被人们忽略的一个事实是,童年对每个人的影响,并没有止步于童年的结束,更不局限在往事回忆中,就如同滋养树木根部最深处的土壤,虽深不可见,却总是影响着树木枝叶的生长。当成年人升格成为父母之后,面对孩子的童年时,这种影响力便愈发凸显出来。
前生今世,这个常被人挂在嘴头上的字眼,暗藏着科学道理。德国系统心理学家伯特·海宁格发现每个家庭成员的互动,往往受家族上辈人曾经发生的负面事件所影响,例如:家庭失和、意外伤害、身心疾病、自杀身亡等。“家族排列”是海宁格通过25年的研究发展起来,已成为了欧美临床心理学界的一个热门课题。“家族排列”的过程,通常通过模拟让当事人重返当年困扰事件的情境,并重新感觉当年的失落、不满、悔恨或哀伤等。当事人通过辅导老师的引导,可以很奇妙地看清楚生命中曾经被遗忘或疏忽的原因。因为在心理治疗领域的洞见,海宁格经常受邀至世界各地讲学,他说:“我认为自己只是把真相呈现出来的人,真正帮助和治疗个案的是真相,而不是我。”
“你被‘童年’制约了吗?”这是台湾著名学者吴娟瑜的一声棒喝。在完成了美国应用社会学硕士学业之后,身为母亲的吴娟瑜受“家族排列”的启发,找寻在亲子教育中,父母自己的童年印记,露出的种种端倪,在其作品《成功父母学》中,吴娟瑜认为,人们不知不觉被父母的养育方式、师长的教导方式和社会的认知期待“制约”着,如果从小得到的是好的价值观、好的行为模式引导,那么尽管被“制约”,至少还是快乐做自己,可以尽情发挥。但是,如果被错误地“制约”和被偏差地引导,那么人生往往不停地在负面的“制约”中打滚、挣扎而不自知。而这也就是童年已离去久远,人们在和父母的相处、与夫妻的互动或是在亲子的沟通中,一些童年的习性、话语,甚至是愤怒,总是能轻易地被挑动而出的原因所在。总之,每个人成长的过程难免受到童年经历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为人父母者,在教导自己的孩子时,更需要谨言慎行,也需要懂得自我省思。
单纯的理论,总会给人留下纸上谈兵的印象。吴娟瑜亲子教育走的是理论与实践的例子,如果说当年对两个儿子的教育还处于摸索阶段的话,那对两个孙子的成长教育,吴娟瑜可谓渐入佳境。“皮皮、皮弟和皮爷、皮嬷、皮爸、皮妈,”吴娟瑜一家成员构成的快乐生活,很容易让人想到当年法国动画片“巴巴爸爸、巴巴妈妈、巴巴祖、巴巴伯、巴巴布莱特、巴巴布拉伯……”巴巴一家人,个性不同,却相处和睦,是很多人的温馨记忆。而最为奇妙的是巴巴一家人随形变化的万能身段,一声“可里可里可里,巴巴变!”后,一家人能变成或树、或琴、或桌等各种事物形状,让人羡慕不已。没有丝毫的空谈,吴娟瑜努力找寻着亲子教育中的“魔力咒语”,让有问题的父母和孩子一起走出互相角力、对抗乃至疏远的阴影。在找寻出的种种方式中,吴娟瑜认为“情绪管理”最为紧要:“每个人都难免在工作和生活中出现各种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往往还会传染别人。在情绪恶劣的时候,你是痛哭一场,还是疯狂购物,或者借酒浇愁?你是否发现自己成了情绪的奴隶?其实,情绪是完全可以管理的!情绪仿佛是生命的河流,蜿蜒曲折地流经我们的人生、穿过我们的生活。无法和情绪做好朋友的人,情绪的河流往往是沉郁、起伏、不安的。能够和情绪做好朋友的人,情绪的河流往往是轻松、喜悦、活泼的。”
“养育子女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帮助他们脱离我们的生活,并成功地进入他们自己的生活。”所以,当每个人匆匆升级,成为父母时,都需要细致的审视一下,自己童年的影子,是否会遮挡住了孩子前行的脚步。
《成功父母学》,吴娟瑜/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