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籍信息】
作者:《文史参考》杂志社、圆明园学会 编著
定价:39.00元
出版日期:2012.8
ISBN978-7-5115-1200-0
【本书看点】
圆明园被毁的谜团一直未解
圆明园第一把火是谁烧起来的,英国人还是另有内奸?法军头领孟托邦又为何会谴责英国人的放火行径?
为何侵略者要烧毁圆明园,是因为皇帝虐囚,还是火烧圆明园首犯额尔金另有深意?
圆明园“修”“存”之争持续多年
151年前,圆明园遭英法联军劫掠并被付之一炬,成为中国人内心永远的痛。时代几经变幻,大水法等劫后废墟依然矗立园中,围绕圆明园是否应该重建的争论,从未停止。
“废墟派”主张历史不容抹杀,应保留圆明园遭焚毁后的残迹以警示国民勿忘国耻,而重建恐有劳民伤财之嫌;“重建派”则主张,重建或修复圆明园可以恢复民族往日荣光,抚平这段历史创伤。
圆明园管理处主任陈名杰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可以有选择地恢复一部分内容,比如土木建筑之类,让人有强烈的对比,更能激起观众的爱国主义情感。但他强调,“西洋楼、大水法肯定不能重建。”
【内容简介】
150多年过去了,围绕圆明园的重修与复建,争议从来没有停止过。本书通过“腐叹”、“骇变”、“惊梦”等六部分内容,把圆明园的修建过程,损毁经历,及未来圆明园遗址的保护和利用,全景式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书稿史料翔实、图文并茂、主题鲜明,读者既可以从中丰富有关圆明园历史知识,也可以明辨圆明园被焚毁的真正原因,及圆明园保护的重重困难。
书稿中的照片多达300张,大部分是首次公开发表。此书的文字和图片全部得到圆明园学会的独家授权。
本书由文史参考杂志社与圆明园学会共同编著。文史参考杂志社秉持“真相、趣味、良知”,立足时事,钩沉历史;为学术界搭建话语平台,为新锐者提供思想阵地,为文史爱好者营造精神家园,探寻时事背后的历史根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