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浴血荣光》

时间:2012-07-06 08:53   来源:凤凰网专稿

  2012年7月,一部把中共党史放在国际大背景下描绘的着作《浴血荣光》出版发行。该书作者金一南,为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兼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战略学博士生导师,少将军衔,同时也是一位畅销书作家。

  早在2009年,金一南教授着作《苦难辉煌》出版,就因其以全新的战略视野点评讲述中共党史军史,首先在民间引发巨大社会反响。2010年4月,中组部和中宣部联合向全国党员干部推荐此书。金一南教授也当选为“2010中华文化人物”。

  2011年5月至8月,金一南教授受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栏目,在其《苦难辉煌》基础上,结合自己三年来最新研究所得,开讲党史,以一问一答的形式,重述党史、军史、解构大事件、剖析大运命、深度解读中共初建时期的九死一生的苦难和浴火重生后的辉煌,受到了社会各界亿万听众的好评。

  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与中广《中国之声》栏目组合作,将为期100天的《党史开讲》播讲内容,由金一南进行再创作再整理,经过严谨完美的编校加工,以《浴血荣光》为书名,于2012年7月,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发行,同时,入选新闻出版总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双百”出版工程重点出版物。

  情感真挚,客观真实:

  在这部开讲党史的纪实文学中,金一南教授感情丰沛,语言朴素,行文简洁,运用战略思维、战略意识重述历史,以激情洋溢的大散文的笔法再现历史真实,使得《浴血荣光》具有较高的军事战略研究价值。全书98讲,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浸满作者对我党我军创建初期,在艰难与困苦中九死一生的革命热情的激扬赞颂。该书以建党、建军人物为线索,脉络清晰,论述详细,历史事件犬牙交错,是非功过客观真实,战略对决条分缕晰,是一部难得的历史着作。

  在国际大背景下讲述党史:

  在欧洲,马克思、恩格斯最看好的是德国革命,而不是俄国革命。在亚洲,列宁、斯大林看好的是日本革命,而不是中国革命。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在内外干扰中取得辉煌的成功?蒋介石找过五个原因,但终生也没有弄明白。

  最先给中国革命带进军事的是孙中山。最先给中国政治带进枪杆子的是袁世凯。而最先把枪杆子用到炉火纯青地步的是蒋介石。蒋介石通过一次一次的事变,屠杀共产党人,让共产党人真正认识到什么叫枪杆子。

  印度、日本、中国最初遭遇的命运都一样,没有哪一个国家没有被入侵,没有哪一个国家没有签订过不平等条约。中国选择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印度选择了“非暴力不合作”,日本则选择了“脱亚入欧”。各个国家民族都在进行自己的选择,这个选择效果完全不一样。当年选择的效果在今天都很明显。

  《浴血荣光》就是一部把党和军队放在这种国际大背景下描绘的着作,讲述了在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下,第一代中共领导人如何探索革命救国之路,如何与共产国际博弈,如何化解党内斗争,如何排除一切困难,如何在夹缝中成长,如何在逆境中壮大。重点解构了毛泽东“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理论的形成与实践,以全新视角解读了在“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长征”中,第一代中共领导人为了理想与信仰,浴血奋战、夹缝中求生存的艰难与韧性。

  在“八一南昌起义”中,李立三不仅是个参加者,更是这一起义的最早提出者;朱德因为“军阀身份”被陈独秀拒绝入党后毫不气馁,追到德国,经中共旅欧支部介绍才加入中国共产党,南昌起义部队南下时,朱德的位置并不重要,只是负责小部分起义部队的开路和断后,南下部队被打散后,在朱德的号召下,保留了革命的火种,才有了以后的井岗山会师。

  “秋收起义”不仅仅是一次军事行动,更验证了经济基础在革命中的重要性。红军部队自给自足,经济独立之后,才使中国共产党能够摆脱共产国际的掣肘,确保自己的独立自主。

  领袖人物和骨干将领的命运沉浮:

  更难能可贵的是,《浴血荣光》还重点讲述了一大批红军早期的骨干将领。

  徐海东拒绝张国焘的分裂行为,服从中央领导,立场坚定;陈庚为信仰弃蒋而去,忘死舍生;陈昌洁由留苏学生成长为一代将领;美髯公王尔琢因叛徒而丧命;黄公略和伍中豪是红军中两位英年早逝的杰出将领;彭德怀因大勇生大智,林彪因大智生大勇;红军最年轻的军团长寻淮洲因伤重丧生;刘畴西、胡天桃被俘后坚贞不屈,壮烈牺牲;王开湘飞夺泸定桥突破腊子口,屡立奇功,他打过了硬仗,却打不过伤寒病痛;左权和彭雪枫挺过了长征,却牺牲在抗日战争……

  他们是骨干,是火种,是脊梁。他们信仰坚定,热血豪迈。在第一代中共领导人的领导下,人民军队经历了外部的围追堵截,内部的争论与妥协、以及不尽的跋涉、惊人的牺牲,如一只涅盘的凤凰,历烈火而重生,浴血荣光。

编辑:刘莹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