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两岸教育交流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时间:2008-01-18 11:27   来源:统一论坛

■ 崔萍

  1987年,台湾开放民众赴祖国大陆探亲,两岸交流也随即展开。20年来两岸的教育交流持续不断发展。

祖国大陆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两岸教育交流的不断扩大

  教育是发展的基石,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近年,祖国大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就:一是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发展,国民教育水平显著提高,特别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二是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教师整体水平明显提高;三是教育改革实现重大突破,基本构建了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管理体系;四是教育投入有了较大增长,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五是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得到逐步解决。
  祖国大陆教育的快速发展使两岸教育交流日益频繁,交流内容日趋广泛。两岸教育交流就其形态而言主要有两种:一是研究人员与学者的互访或讲学;二是学生就学,其中以台湾学生来祖国大陆就读居多。2006年,祖国大陆教育系统应邀赴台交流人员6000多人次,包括教师、学生、研究人员和行政人员。根据台湾教育部门统计资料显示,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2006年,应邀来祖国大陆交流的台湾教育界人士也达到2300多人,包括大学生、研究生、教师、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有30多位台湾学者接受祖国大陆高等学校的聘请,出任教授、客座教授和名誉教授。
  在两岸教育交流中,台湾学生来祖国大陆求学尤其引人注目,祖国大陆已成为台湾学生学习的最佳选择地之一。世纪之交以来,台湾学生到祖国大陆求学已蔚然成风,呈现出数量增加、层次提高的明显特征。目前,祖国大陆针对台、港、澳招生的学校已有140多所,截至2007年2月,已招收台湾学生2万多人,目前正在就读者近5000人。粗略统计,每年台湾约有2000至4000名学生到祖国大陆报考大学,报考硕士班、博士班的在职人士数量也呈持续增长的趋势。2006年,有1620名台湾学生获得奖学金,占正在祖国大陆学习的台湾学生的1/4。
  2005年,在北京高校就读的台生总数为1307人,其中学历/学位生1245人,约占在祖国大陆台生总数的25%,占北京高校学生总数的2.3%。在京台生的求学背景呈现出如下特点:一是就读院校相对集中。在京就读台生分布在35所高校,80%集中于几所著名高校,依人数排序前8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北京体育大学。二是专业选择相对集中。医药类和法律类专业学生占台生总数的2/3以上。三是学历层次相对较高。本科生比例为46.6%,研究生比例为53.4%,研究生数量超过本科生数量。

中华文化和祖国大陆经济快速发展是推动两岸教育交流的基础

  中华文化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是两岸和平统一的思想基础。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祖先和血浓于水的深厚情感,有着相同的语言和道德传承,骨肉相连和精神相通是任何政治力量和人为的作用都难以分开的。这正是两岸文化教育交流任凭政治风云如何变化依然热络发展持续升温的根本原因所在。
  民族认同包括历史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三个方面。一项对在京台生和祖国大陆学生共同的调研统计数据显示:在历史认同方面,两岸学生对中华5000年文明史有着高度的认同,虽然两岸学生教育背景不同,但他们在对历史的了解和评价上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文化认同方面,两岸学生均对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对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礼仪、修养有较为普遍的认同,虽然两岸学生所持政见不同,但积淀在骨子里熔化在血液中的民族传统文化使两岸学生有着相同的道德认识、做人原则和处世方法。在国家认同方面,虽然两岸学生在对国家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上存有明显差异,但同为中华民族的子孙,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每一个人的自觉心理,这是两岸学生在对国家认识上的共同的思想基础。2006年5月,胡锦涛主席提出在祖国大陆求学的台生同祖国大陆的学生享受同等待遇后,受到台生的热烈欢迎,有些以留学生身份入学的台生也要求转为台生身份。可明显感觉到台生对祖国大陆发展的认同,正是这种对祖国大陆发展的认可,他们才来到祖国大陆求学。
  调查统计还显示,在京台生对就读祖国大陆高校的总体满意度较高,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66.4%;对就读专业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高达83.4%;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认可度也很高,认为与期望值相近或更好一些占83.2%;大部分台生认为所在高校对教育部制定的“一视同仁、适当照顾、保证质量”的方针执行得很好或较好。从台生对环境的适应情况看,台生来祖国大陆后最容易适应的是语言文字、与同学教师的关系以及饮食穿着、文化习俗等。这正反映出中华民族文化中最基本的要素成份和文化基本载体。不少台生经过几年的学习生活,更加深了“中华情结”。一位台湾博士生说:“我非常热爱中华文化,尤其是民族历史与文学,认同一个中国,强烈支持祖国统一。利用课余时间我走遍了大陆十几个省,见证各地风土人情,更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希望在北京学有所成,报效祖国。”
  祖国大陆近年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及日新月异的变化,对台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台生在来寻找学习和发展机会的同时,也想了解祖国大陆的经济发展情况。
  与此相应,台生中普遍看好祖国大陆的发展前景,有近80%的台生认为两岸经济互惠互利、联系会越来越紧密。对就业和个人未来发展前景表示乐观和比较乐观的有47.1%。在问及“毕业后个人的去向”时,选择返回原籍就业或继续深造的占32.5%,选择留在祖国大陆就业或继续深造的占36.2%。表明总体上毕业后想留下的台生比想回去的要多,其中医学和法律类高校的台生对留在祖国大陆就业的期望值更高。台湾当局不承认大陆学历,客观上也造成了回台湾就业的困难,使许多台生选择继续留在祖国大陆。

台湾教育资源向祖国大陆开放及解决体制性障碍是推动两岸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台湾拥有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拥有一支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台湾教育界的教育理念相对超前。从1994年开启的台湾教育改革经过十多年的探索,总结了许多经验和教训。尤其是高等教育近些年急速增长,近十年台湾大专院校由1995学年度的134所增加到2005学年度的262所,其中大学从24所增加到89所;大专院校学生数由1995学年度的约71万人攀升至2005学年度的约112万人,大学生由10年前的约32万人增加到约94万人。近10年大学联招录取人数从1994学年度的5万5千人增加至2005学年度的约9万人,录取率也从1994学年度的44.35%增加至2004学年度的89.08%,高等教育已由过去精英型逐渐转变为大众型。由于受到台湾少子化的影响,2004年出生人口比1981年下降约50%,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方面面临着资源过剩。而祖国大陆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则面临需要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因此台湾教育资源向祖国大陆学生开放对两岸是共赢的举措。
  2002年1月1日,两岸先后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根据WTO的协定,两岸必须对外开放高中职以上教育市场的经营与发展,在“对等承认”与“学术认定”的情形下,两岸都应以宏观的全球视野和开阔的胸怀,面向世界,相互开放。但在两岸教育交流发展中,目前存在着许多体制性障碍。首先,台湾当局推行“去中国化”政策,伤害了两岸人民的感情和交流基础;其次,台湾当局仍然坚持不承认祖国大陆教育机构的学历文凭,两岸教育交流因此受到不合理限制;第三,两岸“三通”迟迟不能实现,影响两岸教育交流的时效;最后,由于两岸经济发展和国民所得尚不在一个水平,在促进教育交流时也需要采取一些政策支持措施,否则会影响交流成效。
  两岸教育交流已有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只要努力扩大双方的交流领域,以中华民族文化为共同基础,以两岸人民福祉为共同目的,以优良资源互补为共同发展的契机,两岸教育交流互利共赢的局面一定会实现。

 

编辑:江洪凌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