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台当局频频“放话”,貌似恳切地邀请大陆海协会长汪道涵先生赴台访问,企图制造台当局努力改善两岸关系的假象。
台当局频频释“善意”
5月27日,台“陆委会主委”吴钊燮声称,他愿意“以发自内心的诚意,再度邀请汪道涵先生来台看看老朋友”,并称汪先生“见谁、到什么地方、谈什么都可以”,“不设任何限制”。
29日,台“行政院长”游锡堃进一步提出520之后的“两岸关系三阶段论”,即第一阶段由陈水扁释出善意;第二阶段将推动两岸交流对话、搁置争议;第三阶段则是凝聚岛内共识。为证明台当局“释出善意”的决心,游称只要汪老愿意来台,“连一中都可以谈”,“重启两岸对话机制没有地点限制”,“不设定议题”,可以在全世界任何地方谈任何议题。“陆委会”副主任邱太三更称,现阶段的两岸关系,除了要“存好心”,还要“做好事”。过去“两岸两会”已累积许多谈判经验,建立很好的情谊,辜汪两老会面,将能很快获得共识。
继在“就职演说”中提出建立所谓“两岸和平发展委员会”、拟定“和平发展纲领”之后,陈水扁又在新“内阁”座谈会中称,两岸关系已从早期纯政治性的议题,衍生成“全面性的挑战”,涉及疫病管制、打击犯罪、台商子女教育、老兵返乡安养、大陆新娘入籍与就业等各个生活层面,强调“两岸关系绝对不只是陆委会的责任,而是整个政府的责任”,因此要求各“部会”及各级地方政府定期检讨两岸所产生的新议题,将两岸事务纳入业务范围,并建立起稳定且制度化基础。
表面“善意”暗藏玄机
台当局的所谓“善意”,只是做给美国和岛内民众看的表面文章。吴钊燮明白表示,“一中是议题,不是前提”,拒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的立场未变。游锡堃表面上声称台当局的态度是“交流对话、搁置争议”,但却强调“台湾的主权没有争议”、“不存在九二共识”,从根本上否定了两会协商的基础,对两岸交流明迎暗拒。另一方面,台当局选后对“台湾是主权独立的国家”的论述更为明确、强硬,根本不可能接受“一中原则”。由此可以看出,台当局所谓的“交流对话”,不过是又一个欺骗岛内外舆论、缓解各方要求其改善两岸关系压力的伎俩。
汪老能否赴台,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台湾当局能否接受“一个中国”原则。一个中国原则是处理两岸关系的原则,而非议题;台当局要“讨论一个中国议题”,恰恰证明他们不承认这一原则,两会也就失去了谈判的基础。若台当局真心诚意邀请汪老赴台,就应该拿出实际行动,回到“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来。否则,无论怎么“放话”、“表演”,都无助于缓和两岸之间的紧张关系。(赵博)
(责任编辑:陆青)